【新唐人2010年3月21日訊】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質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需的三大營養物,日前武漢工業學院何東平教授一項關於地溝油回流餐桌的調查,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再次擔憂。
據業內人士透露,技術難題、缺乏有效監管、巨額利潤、地溝油精加工產品的出路不暢等因素,導致當前地溝油回流餐桌風險加大。
餐廚廢油回流餐桌的地下鏈條
今年春節後,武漢工業學院何東平教授組織大四學生進行了對於武漢地溝油狀況的調查,調查到的情況觸目驚心:地溝油的職業回收者,只需一把鏟子、幾個破舊鐵桶、一把手電筒,外加一輛電動車就可以滿載而歸。那些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經過一夜的過濾、加熱、沉澱、分離,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低價出售。
業內人士以餐廚廢油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企業武漢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負責人曾煒,透露了更詳細的餐廚廢油回流餐桌的地下鏈條。
餐廚廢油回流餐桌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僱請農民工掏餐館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即俗稱的「地溝油」,只是其中的一條途徑。另外一條途徑是,由農民工每天定時到固定的餐館回收泔水即賓館酒樓含油脂的剩飯剩菜,再到上級收購方匯總加工,分離後一部分被用作城市周邊養豬場的豬飼料,養殖對人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泔水豬,剩下的與地溝油一起被回收到黑作坊中。
加工餐廚廢油的黑作坊多半隱蔽在城鄉接壤的養豬場周圍,設備原始簡單,一口鍋,一個灶,步驟是撇出浮上來的油,再加入火鹼等去臭、脫色、水洗、沉澱,這時的油黃亮黃亮且無異味;再與正宗的色拉油摻在一起,通過各種渠道銷往城鄉接合部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據調查,掏地溝油的時間一般是19時到21時,需要付錢給酒店才可以掏。收泔水的時間在餐館午飯、晚飯高峰時間段後,一般是15時到17時,20時後集中進行。大型餐飲企業的泔水處理多集中在晚上進行,時間從19時到第二天5時不等。
曾煒說:「不少餐飲店的餐廚廢油的收購權都已經承包給專人,收購方和餐飲企業間建立比較穩定的購銷關係,外人不得插足,每年按餐館規模支付一定的費用幾千元到兩三萬元數額不等,支付給一些大酒店的價格甚至到四五萬元。」
暴利驅動地下餐廚廢油交易
從銷售餐廚廢油的餐館方來說,賓館、飯店如把餐廚垃圾交給環衛部門,得向環衛局交納數額不菲的垃圾處理費,如果賣給私人,每年反而收入幾千至上萬元。對於餐廚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廚廢油每噸成本大約1000元,每噸餐廚廢油能夠提取0.8噸食用油,加工環節的成本僅300多元,而現在市場食用油的價格每噸超過 6000元,按市價打對折售出,一噸的利潤接近2000元,利潤率接近百分之兩百。
而對於餐館、街邊的飲水店而言,回購「地溝油」當作食用油價格低廉,能降低經營成本,增加利潤,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自然不乏冒險者。
曾煒說:「在整個餐廚廢油地下市場中,多方盈利,輸的只有不知情的消費者。當前這個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有人專門負責收購,有人專門負責加工提煉,還有專門收油方負責將其進入市場銷售。尤其在收購環節,巨額利潤導致一些收購人將爭奪餐館泔水、地溝油的『承包權』視為搶地盤,你爭我奪,甚至大打出手。」
據瞭解,餐飲廢油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被丟棄後受到污染,嚴重變質。粗提餐飲廢油成分複雜,含有多種有害物質,人食用勾兌地溝油的食用油後,最初會出現頭暈、頭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長期食用輕者會使人缺乏營養、加速衰老,重者將導致腸道和心血管疾病,破壞消化道黏膜,內臟嚴重受損甚至致癌。與此同時,餐飲廢油還含有大量的食物殘渣以及調味料,如澱粉、鹽、蔗糖、味精等。這些雜質能夠加速油脂腐敗變質。
──轉自《大紀元》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0/03/21/a39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