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筆蠣鴴鳥生態記錄 候鳥變留鳥

【新唐人2010年3月5日訊】蠣鴴是一種漂亮的水鳥,過去在台灣被視為迷鳥,在金門是冬候鳥。台灣生態攝影家謝文猷在92年開始以鏡頭記錄了蠣鴴的孵蛋、幼雛的過程,為野鳥生態留下可貴的資料,一起來看看。

照片上這隻紅嘴巴和紅眼睛,黑色羽毛有金屬光澤的小鳥,是在金門發現的蠣鴴鳥,數量大約是有三、四十隻,為了拍下珍貴的畫面,謝文猷必須坐船到金門的無人島上進行拍攝,並忍受在島上的孤獨與寂寞。

大自然生態解說學會理事長謝文猷:「第一次你到無人島的時候,整個海鷗,都在你空中盤旋,來跟你示威,然後呢?下大便,它在威嚇你下大便,你到無人島的時候,你要趕快把偽裝帳,趕快弄起來。」

儘管拍攝過程辛苦,但也在記錄過程中意外發現,原本是冬季的候鳥,卻有少數的蠣鴴鳥在金門的無人島上下蛋、孵蛋。

謝文猷:「在無人島拍攝也是很辛苦,第一個天氣很熱,每一次你進去之後出來大概都要吃頭痛藥,因為太熱了,開水帶不夠一定都是中暑,小心蛇小心中暑。」

謝文猷表示:「透過真正地到台灣去記錄這些生態,然後呈現給我們一般的民眾,讓民眾認識台灣真有這麼多,很漂亮也很珍貴的鳥類。」

新唐人亞太電視葉錫鴻台灣彰化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