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虎年話虎

【新唐人2010年2月13日訊】 2010年農曆庚寅年,中國民間有關虎的故事,說也說不完。

」號稱百獸之王,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屬「寅」,清晨三點至五點又稱「虎時」。傳說,在遠古時候,屬相中有獅子,沒有老虎。由於獅子太兇殘,名聲不好,主管封屬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獅子除名,但是又必須補進一位鎮管山林的動物。這時,玉帝想到了虎衛士。

虎衛士從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種不出名的動物。於是,它就拜貓為師,學習技藝。因此,也就有了民間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寓言故事。老虎學得十八般武藝后,打敗許多對手,一躍成為山林中的勇士,雄霸山林。老虎也因此得以補獅子的空缺,坐上了十二生肖排行榜第三把交椅。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陝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

這些風俗,也有很特別的寓意。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后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今天也還有虎符、虎環、虎雕等除災免禍的鎮邪物。在農村,不少人家也喜歡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就是圖個趨吉避邪。

中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有了它,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它就是權利的象徵。

在一些成語中,也有虎的身影。比如,形容人長得壯,可稱「虎背熊腰」;小孩子長得可愛,叫「虎頭虎腦」;「狼吞虎咽」形容一個人餓極了,吃相很難看。細細體 會這些成語,趣味無窮。與虎有關的成語有許多,如:虎踞龍盤、虎嘯龍吟、虎略龍韜、虎膽龍威、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嘯風生、龍騰虎躍和猛虎下山等。

那麼,虎之威何在?想來想去,不外乎虎身器官與功能,至少包括:虎頭、虎皮、虎眼、虎牙、虎膽、虎嘯。

虎頭,最形象,兩眼上方,左右各一白色,中間數條黑紋被一豎紋貫通,呈「王」字。於是,每提到虎,便第一想到虎頭上的「王」字,大概因此才稱老虎為獸中之王吧!虎頭的威風往往體現在威風凜凜,有一對聯最為形象:威風凜凜可翻山倒海,氣勢洶洶可貫沖牛斗。這威風夠味吧!

虎皮,值萬貫。虎皮有講究。畫家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畫不好只畫一張虎皮。虎皮色比較流行,其棕黃底色加上黑色斑紋,呈華美流暢線條,煞是好看。再觀其細軟的絨毛與直立的針毛,有如華文彪炳千年。至於與虎皮相聯的

虎骨,更比虎皮堅固而頑強。此虎之威猛所在。

虎眼,更有神。虎視眈眈恰是虎眼神奇之所在。那兩虎眼圓睜透著閃閃劍光,獸中之狼狐狍兔,遇虎無不骨碎肉癱,呈哆嗦狀。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詩: 「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王琦注:「謂水波旋轉,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劉禹錫《浪淘沙》詩之三:「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徐 渭《食虎眼》詩:「虎眼白琉璃,誰能隸虎皮。」原注:「虎眼,荔枝之佳品。」可見,虎眼倍受文人所欽賴。

虎牙,純福態。那頎長虎牙露出虎嘴,形如鋼鉤,極具尖銳兇狠之勢。大凡逃不脫的獵物被其鉗住,不僅皮肉破綻,骨頭必咬斷,血淋淋,想不說其兇猛恐都不成!虎牙之凶也有好處,遇險時,虎牙能力拔山而蓋世,使惡人聞之而膽寒。傳說中,西王母以豹尾虎齒為飾物,知其可生威風也。

虎膽,長豪氣。虎膽與虎尾相關。膽如虎與膽如貓不同,但虎與貓尾皆敏感。虎尾長遠超貓尾,幾乎與虎身相當,尾毛色呈黑環紋纏繞其間,不應看皮毛,其骨節滾 圓,肌肉也結實。雖陷鐵龍,不向人前搖尾。與貓尾一樣,時不時地突然倒豎,頂天立地,但虎可鎮山動地,其勢當有橫掃鬼怪妖魔功能。堪笑那:膽小鬼,談虎色變;騙子手,狐假虎威。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詩,百世文壇和稱「綉虎」,漢董宣執法嚴明,千秋卧虎永留芳。

虎嘯,動人威。嘯不是一般的聲吼,比吼更凶。猛虎一聲巨吼,恰如雷霆震怒八方。那韻味,那節奏,那聲色,令人膽寒。虎嘯長風吼萬里,偉岸之尊頓然面生。虎之戀林,越密越有利可圖,密林中有無數可食之物。踞居喜愛山高才是根本,其氣節最為如登泰山,又浮滄海以游志。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