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讓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 救人救己

【新唐人2010年1月22日訊】近期,人民幣匯率低估的老問題再度受到熱烈關注。去年初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提名聽證會上,曾稱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後雖屈服於政治壓力,改為「敦促中國多買、少儲蓄」,骨子裡還是認為人民幣應升值。今年換由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出招,他一開年就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控中共操縱外匯政策,將危害全球,強力呼籲中共讓匯率自由浮動。信哉!大師之言!

我們知道,中國以低廉勞力和土地自然資源生產「超低價」產品外銷,並沒有從國外買回等價的產品,於是在年年「出口遠大於進口」且差額愈來愈大,中國乃積累了數量龐大的外匯,其中以美元最大宗。若依市場法則,中國內部外匯供給增加,兌換人民幣就是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加,很自然的人民幣將升值。接著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將上揚,進口產品價格將下滑,於是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如此,中國就不至於積累愈來愈多的外匯,而中國人也能享受外國貨,生活福祉就得以提升,就能獲得國際貿易「互通有無」的好處。奈何在「外匯存底多是好」的錯誤觀念下,中共政府不准人民幣升值,「人為的」壓低出口產品價格,好繼續維持出口價格競爭力,讓出超持續,外匯也持續積累。

可是,阻止貨幣升值維持低價產品出口競爭力,累積大量外匯,到某一程度之後難免游資氾濫,泡沫經濟、金錢遊戲、資產膨脹和通貨膨脹等等弊病會接踵而至。台灣1985~90年曾有過慘痛經驗,可以作為教訓。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已故的中研院邢慕寰院士生前特別痛心疾首。他指出,台幣匯率高度低估及外銷品原料退稅,致出超逐漸擴大,到1986年竟然高達46.4%的國內儲蓄毛額用於增加國外資產(即外匯),而不用於國內投資。

這種不正常的情形產生了兩個十分嚴重的後果,一是製造業的結構變動,由19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突呈緩慢,表示技術升級停滯;二是外匯存底大量累積,貨幣供給增量鉅大,游資氾濫嚴重,潛在通貨膨脹、房地產和股票投機、大家樂和六合彩賭博等問題接踵而至。更重要的是,這一筆龐大的外匯存底和繼續增加的出超,正好是提供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作為藉口,強迫台灣開放市場和台幣升值。這本來是台灣早就應該逐步做到的,但該做不做而積累到一下子做到的急迫要求,致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招架,因而引起嚴重的失業,使原已有退化跡象的社會秩序增加一個更大的擾亂因素。

將台灣改為中國,這兩段話不但適用,還更貼切,而且這一次是更嚴重的全球性災難。畢竟讓匯率自由浮動,央行只在市場上作適度調節,才是理想方式,也才不至於釀成大災禍。所以,中共政府宜順勢讓匯率自由浮動,好救人救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轉自《大紀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