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層 放棄政改

【新唐人2010年1月21日訊】去年中期以來,體制外民主力量對中共左派否定普世價值的行為進行了縱深批判,以至於高層智囊不得不藉"大外宣"之力對外宣稱仍有政改意圖。如二○○九年十一月五日,《俄羅斯記者》週刊發表其國內作者文章,稱:"中國準備實行黨內領導選舉制,而不再單由上級任命。這將打破中國不會改革政治體制這一流傳已久的神話。"

對於此文,中國國內的資深政治分析人士大多認為其背景完全來自中共高層。因為,它不僅通過慣用的"出口轉內銷"方式由國內官媒譯介,而且連基本表達方式都有抹不去的中共高層色彩。

保護公眾最不滿的領域

與這個表達背景相重?,中共政改理應著手司法執法方面,但是兩者均不見任何動靜。相反,司法過程中玩弄文字遊戲以侮辱公眾智慧,執法過程則暴力開道以諂媚資本勢力,均呈現常態化。前者以浙江兩名協警輪姦入住賓館女子案為典例。按中國法律,二人起步應判十年,最高可判無期,但地方法院創出新術語,稱其行為是"臨時強姦",從輕判處三年徒刑(後鑑於公眾及輿論之壓力,終以"輪姦罪"改判十一年)。類似的還有北京發生的安徽上訪女被當眾強姦案,案犯亦被從輕判處八年徒刑,而當眾強姦案一般是對案犯判無期乃至於死刑。輕判原因僅僅在於受害者是"國家的敵人"──上訪者,在法官看來理應受到某種報應。

" 臨時強姦"的判詞之醜陋,連香港親共媒體都看不過去了,乃發諫言稱:"當事法院其實是在玩弄文字遊戲,對司法公正進行一次明目張膽的褻瀆。"此言雖然出於忠心,但是大陸司法不公即政治體制積弊最深的領域,卻難以改革,其間的利益集團之蠻橫已經完全合法化。因此,參加過數部法律制定的體制內高級法學家李曙光,對記者無奈地說:"中國的選擇性執法、選擇性司法的現象非常嚴重。一些不完善的良法沒人實施,而一些惡法大家都打著依法行政的幌子,實行起來又快又有效率……。"

說到執法中的暴力行為,從警員怒揪"小姐"頭髮被迫裸體拍照到拆遷隊逼業主自焚,不一而足。在公眾看來,執法的暴力行為比違法行為如"小姐"賣淫更危害社會,就不用說自焚業主是以生命來維權本無過錯了!然而,正是公眾情緒的集體表達,令中共高層十分頭疼。在重判著名異議作家、網絡撰稿人、維權精神領袖劉曉波之前,公安部長孟建柱發表文章,要堅決打擊網絡上的敵對勢力;在劉案一審宣判後,孟的可能接任者、公安部常務副部長楊煥寧發表內部談話,聲稱:"把握網上網下兩個戰場,全力維穩。"

今年當局維穩壓力極大

楊煥寧的內部講話罕見地重提"打擊法輪"。觀察家認為這是二○○五年十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第一次公開重提法輪功問題,表明胡溫四年多來低調對待法輪功的政策遭到黨內嚴肅批評。批評的原因據說有三:其一,法輪功在境外多國起訴江澤民,得到所在國法院的支持,在國內產生了衝擊作用(外交部沒敢正面言明起訴事件,其發言人只稱"外國政府支持法輪功的做法是錯誤的");其二,江系勢力把持政法系統,絕不允許任何為法輪功翻案的動向出現;其三,可預見二○一○年經濟形勢極為嚴峻,經濟危機導致社會整體騷亂的可能性大增,而法輪功被認為是最有力的推手。

以上第三點,可以對胡溫一派形成巨大壓力,因此,楊的內部講話在高調指斥法輪功之前,先給定了一個前提,即把全國公安機關的工作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牽強地掛起勾來。官媒輿論導向很積極地配合政法系統的宣傳:先是新華社《參考消息》於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罕見地將美國《新聞週刊》對中國二○一○ 年經濟崩潰的預測轉譯過來;而後三天,國務院新聞辦所屬的《中國網》再次重提美刊預測。如此舉動的目的在於向全社會暗示:經濟形勢愈加嚴峻,政治改革已無可能。

一直以中共諫友身份評說中國事務的境外學者,也看到中共近期乃至更長時間無政治改革的可能,如有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曾於上月初撰文稱:"如果在經濟自由和政治民主方面中國很難作為,那麼就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鄭氏所指是說中國應在環保經濟方面爭取國際話語權,但是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的結局說明中國在這方面不太能爭取到空間,而國內經濟自由倒退、政治民主無望卻是冷峻的事實。

西方政經幻想漸歸破滅

全球危機加劇了國際貿易衝突,隨之帶來了價值觀對立的顯性化。對於劉曉波案的人權呼籲,無論是西方世界還是聯合國,都沒能影響中國的政治裁判。與此同時,中國通過訂單外交大大地教訓了歐洲的人權旗幟國家法國,因此,法國總理菲永訪華時迴避了人權問題與西藏問題。這說明西方曾幻想通過經濟交流來改變中國政制的戰略已不切實際,而劉曉波案的重判又將這個幻想徹底擊滅。不僅如此,中國內部也一直在抱怨"只有大國責任,而無國際領導權"的處境,強烈希望改變當今世界格局。

在全球領導權的分配方面,中國設定了一個內在的邏輯:凡是干預中國取得此項權力的力量,一律被視為敵對勢力。因此,這個可怕的政治概念已不是專指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精英,也涵蓋了西方所有國家支持中國民主化的政治派別。正是明了這一點,台灣的馬英九政府才在自己"先經濟後政治"的主線下,沒敢對劉曉波案作出明確反應,遠不及馬英九在野時"平反六四"的高調了。

中央黨校被指自由化大本營

中共體制內的一些開明學者一直在主張"黨控民主",其要點是:一要真正用黨內民主如黨員直接投票,來促動社會民主;二是提高黨內知識精英的自由度,來推動政治理論創新。而且,按中央黨校知名教授王長江的個人著作《政黨現代化論》所披露的有關細節看,此類言論在胡錦濤任校長期間確實得到容忍,儘管批評聲音一直不斷。現在,隨著左風漸盛、政改停頓信號強化,中央黨校已被左派指責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大本營"。

作為"自由化"的旗幟性人物,王長江也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北京一些民間觀察人士認為:中央黨校被外界指責、王長江二度成為左派的箭靶,說明現任校長習近平在作方向上的微調,慢慢向左靠攏。此說在中共權爭模式中固然成立,但是,更大的背景應是經濟危機的顯性化、社會危機的縱深化、政治危機的多維化,讓中共高層有了一個基本共識──不能再提政改,否則,就會"亂上添亂",失去權力。

轉自《阿波羅網》本文分析不代表新唐人觀點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