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經濟是“諾亞方舟”還是“泰坦尼克”

【新唐人2009年12月22日訊】中國官方宣傳對自身經濟實力的認識與旁觀者完全不同。官方宣傳至今仍陶醉在自我安慰的快樂中:在世界深陷經濟危機時,“中國製造”的“諾亞方舟”將拯救世界,是帶領全球經濟走出泥潭的“發動機”。而旁觀者卻已經在為中國房地產這個超大泡沫擔心,認為中國政府用資產泡沫催動的非理性繁榮必將導致非理性蕭條。

由於房地產泡沫已經被討論得夠多,我想從更廣闊的視角來討論中國經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發生一年多以來,眾多專業人士加以檢討,認為有五大因素阻礙世界經濟復甦。這五大障礙是銀行有毒資產(包含壞帳與風險較高的貸款)、銀行監管缺位、大規模失業、世界經濟結構失衡,以及一些難以預測的因素,如一波又一波讓人類頭痛的疫情豬流感之類。

應該說,這些障礙中國均存在,而且中國本身就是造成世界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

資產泡沫孕育新的金融風險

五大障礙中,有毒資產與監管缺位,中國均存在。中國銀行系統的壞帳一直是國際金融界關注的問題。2007年以前的壞帳,已經通過吸引眾多國際銀行業巨頭作為三年期“戰略投資者”參股國有銀行作為“包裝”,在中港兩地上市圈錢,終於將9000億美元左右的壞帳消化掉,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儘管三年期一到,這些“戰略投資者”紛紛減持退出,現出了“戰略投機者”的本來身份,這是後話。

自2008年中國為擺脫危機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來,中國銀行業的危機又讓海外同業頗為擔心。以下是中國媒體經常提到的一些數據:一是中國前一輪消化壞帳提高的資本充足率再度下降,導致銀行資產質量惡化。2009年11月下旬,中國銀監會(CBRC)要求各大銀行必須提高資本充足率。據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估算,中國11家大型上市銀行要達到更嚴格的資本標準,總共將需要籌集3000億元人民幣(440億美元)的資本。二是中國在房地產投放資金過多,目前,中國房地產業佔GDP總額6.6%,以及四分之一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而中國金融機構在房地產裡的貸款(包括開發商貸款、土地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已經達到數十萬億。房地產的高度泡沫化導致銀行貸款風險。三是中央政府投放4萬多億資金催生的項目大多成為套取銀行貸款的工具,並無實效。據北京派出的中央檢查組分赴各地的檢查結果,在被查的2472個項目當中,有2151個項目存在問題。

中國的銀監會是聽命於中央政府的機構,而央行則是中央政府的錢袋。中國政府需要從這個錢袋裡掏多少錢,不由銀監會作主,所以中國的銀行監管鬆散乏力。美國《福布斯》12月號刊登封面文章,題目是“中國的泡沫”,其中援引了美國西北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維克託.施的話說,中國經濟實際上是“一個龐氏騙局,主導者是中國的央行,因為它可以大量印鈔票。”

失業率過高,內需難以啟動

中國的失業問題歷來就非常嚴重,失業率多少也是個誰也無法弄清的謎。這裡援引兩個數字:2008年7月奧運召開之前,原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對媒體透露,中國失業人數估計高達2.5億,其中農村2億,城市高達5000萬。據中共中央黨校周天勇估計,2009年失業農民工加上新增失業大學生共計約5000萬。這3億失業人口佔了中國勞動力年齡人口的30%以上,與我前些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各項資料計算出來的比例接近。

失業人口越多,用於消費的錢越少,中國的內需就越加疲軟。加上近幾年尤其是2009年以來中央政策刺激房地產價格猛漲,社會購買力幾乎被房地產需求吸盡榨干,中國的最終消費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為35.3%,不僅低於處於經濟蕭條期的美國(70.1%),甚至低於印度(54.7%)。1978-2005年,中國的年均消費率為58.5%,低於同期世界年均消費率76%。

難以調整的中國經濟結構失衡

消費率偏低,投資率過高,是中國經濟近30年以來結構失衡的主要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當中,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 1978-2005年,全球的年均投資率為22.1%,亞洲國家的年均投資率為27.8%,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年均投資率為38.9%,不論與發達國家比,還是與發展中國家比,都明顯偏高。隨著中國加入WTO之後,這種結構性失衡不可避免影響全球經濟,最後形成了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失衡。

這種失衡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與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其一,美國依靠民眾的個人高負債來保持全球最高的消費水平,以此維持其自身經濟增長並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養分。其二,中國政府通過購買美國債券來支撐其出口,使其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得以維持信貸和消費。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美國的消費收縮對德國、中國和日本等幾個出口大國的影響尤為突出,這種影響也擴散到了全球各個角落。專家們呼籲應該建立一種不高度依靠美國個人借貸和貿易赤字的世界經濟增長模式。美國開始致力於改變這種低儲蓄高消費的習慣,希望能夠減少向中國借債。目前已經初現成果:2009年12月中旬,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公布第三季度“資金流動”數據顯示,美國家庭的儲蓄率繼續上升,已經穩定在5%左右的水平,美國居民已成為美國國債的主要買家﹔而外國投資者在美國國債餘額的增量中佔據的比例下降,2008年為54%,2009年的第三季度已經下降至27%。

美國儲蓄率升高對中國並非福音,這意味著美國這個中國出口的第一大海外市場重要性降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測算,2009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7.7%,其中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有4個百分點,投資貢獻了7.3個百分點,出口對經濟的貢獻為負數。因為“三駕馬車”中的出口這駕馬車幾乎停頓,內需低迷,中國政府只好罔顧各種警告,繼續催生房地產泡沫,其狀有如癮君子不得不依賴繼續吸毒以維持生存。

儘管中國總在借引述“外媒”(這類“外媒”的主角之一是有中資背景的華文報紙)的話在證明:現在,中國是帶領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諾亞方舟”﹔在未來10-15年內,中國將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然而,現階段中國經濟“繁榮”其實只是依靠房地產泡沫在支撐的非理性繁榮。如果找不到其他方式拯救中國經濟,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中國經濟將可能成為一艘“泰坦尼克”號。

(原載BBC,2009年 12月 21日)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