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對美國消費者意味著什麼?

【新唐人2009年12月4日訊】 (据《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在美國等地區推出電視廣告,希望打消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產品的顧慮,但專家指出,廣告宣傳角度不對,很難產生實際效果。

這段30秒的電視廣告是中國政府11月23號開始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國際頻道和亞洲新聞台推出的宣傳攻勢,顯示中國製造的衣服、IPOD 和飛機等產品包容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強調「中國製造」產品,其實是中國與世界共同製造(Made in China, Made with the world),希望在聖誕購物季節期間打消西方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產品的顧慮。

但評論認為,這種顧慮很難消除。過去一年來,三聚氰胺毒奶粉、玩具含鉛量超標、和石膏板等事件重創了中國產品的國際形象,進一步加深了西方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產品的戒備心理。美國一些商店甚至推出「沒有中國製造的東西」招牌,讓消費者放心。

在五角大樓城購物中心,顧客幾乎都瞭解「中國製造」的問題,但承認心情比較複雜。美國政府科技僱員艾維塔·希爾(Evita Hill)說,她是從一個記錄片中瞭解到中國產品的安全問題,但還沒有妨礙她選購。

希爾女士說:「他們(中國工人)的工資很低,他們不善待工人,沒有工作賠償。我能意識到、也瞭解存在的問題,但還沒有阻止我購買中國製造的任何產品。」

名叫丹尼絲(Denise)的女子說,沒有看到電視廣告,但她認為大多數民眾能接觸足夠的資訊,可以瞭解真實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

丹尼絲說:「但是我認為,那些真正瞭解並意識到真實情況的人,我不認為廣告會起什麼作用,因為那些瞭解情況的人,已經瞭解到真實情況。我不認為廣告會讓他們感到放心。」

*海外招牌難掩劣質*

這段廣告原訂2008年在美國推出,後來推遲了。有評論指出,中國產品的宣傳角度並不準確。

中國市場研究員保羅·米德勒(Paul Midler)今年四月出版《中國拙劣製造》(Poorly Made in China)新書,揭露中國生產廠家為了追求利潤讓無視產品質量的一些內幕。他對美國之音分析說,扛起海外招牌,並不說明中國產品就一定安全,因為質量安全在很多情況下完全是中國廠家的問題。

米德勒說:「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製造』產品都是一些同美國公司沒有關連的(中國)工廠生產的。我打交道的大部分公司,都是中小型進口商。他們有時向中國下訂單,讓中國工廠生產,但是如何製造並投放海外市場,是廠家的決定。」

米德勒說,與其為自己產品披上一層國際外衣,不如痛下決定,提高企業產品質量,讓全世界真正對「中國製造」放心,才是正路。

米德勒說:「如果消費者能看到中國政府真正幫助改善產品質量,就會感到更加舒服。此類活動可以通過新聞,或者公關行動來宣傳,會幫助增加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信任。」

*文化鴻溝*

紐約時報原上海分社社長斐覺世(Seth Faison)在中國工作了12年,現任美國國際傳媒Sitrick and Company公司副總裁。他分析說,中國在美公關宣傳上花費不少,但成效甚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官員經常無法準確揣摩美國公眾的心理,這是一種文化現象。

斐覺世說:「存在挑戰,經常有文化鴻溝,或則說文化層面,中國官員很難說一些讓美國消費者能聽懂的話。這是一種文化問題,我不認為或則會很快消除。」

中國官方媒體稱讚這段「中國製造」廣告是「公關突破」,計劃播放六個星期。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