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廣告能否提升「中國製造」形象

【新唐人2009年12月2日電】明報2日發表社評,點評近日中國商務部在西方主流媒體商打出的「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商業廣告

明報社評中說:“在中國商務部支持下,一個30秒的商業廣告開始在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等國際主流媒體播出,試圖提高「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這個廣告的主題,於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瀰漫覑保護主義之際,可謂對症下藥;不過,「中國製造」的形象出了問題,並非個別產品低端質劣那麼簡單,而是關乎整個國家發展模式,只有體制更公平合理、更人性化,社會品質提升、文明成為風尚,中國實現真正值得嚮往的國度,則「中國製造」就算不打廣告,也會獲得實至名歸的形象和地位。”

明報說,廣告無疑想傳遞「生產分工、利益分享」的信息。對美歐國家顯示﹕首先是「中國製造」的產品,有美國、歐洲和法國的優質科技和設計,並不低端質劣;第二個信息更重要,就是「中國製造」的產品,歐美各國也有利益,若對中國產品設限,大家都受害。



近年來,中國生產的飼料、海產、牙膏、藥品、食品、玩具等,一再爆出質量問題。這使得「中國製造」不僅在國外市場,甚至在國內市場也失去信譽。例如,前一階段劣質奶粉導致大頭嬰兒,三聚氰胺奶粉使嬰兒生膽結石等,讓國內年輕父母寧可多花錢,也要給孩子購買國外奶粉。明報社論中說,只有國人喜用「中國製造」,中國產品才是真正揚威世界。

華爾街日報的Sky Canaves撰文“A Makeover Attempt For ‘Made in China’”。指出這支「中國製造」的廣告本來2008年就計劃播出,但由於三聚氰胺奶粉醜聞被迫推遲。現在廣告的推出也旨在修補一系列中國產品質量醜聞在外國消費者心中的壞印象。

英國電報(Telegraph)的Malcolm Moore撰文“There’s nothing reassuring about the ‘Made in China’ badge”。文中說,這支廣告並沒有拯救人們對「中國製造」產品質量的信心。相反廣告透露出現自相矛盾的信息。因為按照廣告的宣傳邏輯--產品雖然在中國製造,但全部使用外國設計的,因此無須擔心質量--實際等於宣傳了外國設計的質量。廣告最後出現的飛機,標注「中國製造」,但飛機旁站著全球各地工程師。Moore在文中開玩笑說,這一定是暗示,中國要做出自己設計的噴氣發動機,要等到2016年。

另外,低廉的勞動力至今還是中國得以吸引外國生產廠家的有利因素之一。來到中國的廠家為了高獲利,必然要降低勞動成本,再加上地方法制不健全,使中國勞工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近年來,在海外媒體和人權團體的調查中,「中國製造」往往和「血汗工廠」聯繫在一起。東莞,汕頭等外資企業多的城市,往往也是群體性抗議運動多發的城市。



雖然中共政府表示,曾調高勞工的最低工資,但根據「公平奧運2008」組織(http://www.playfair2008.org)在2008年4月發表的報告《清除障礙:全球運動成衣業改善工資和工作條件的步驟》中的調查,2006年9月中國調高最低工資後,為了彌補工資增加的成本,某運動鞋製造商不得不減少工人的住宿、膳食或其他福利。因此,即使最低工資調高了,很多人的工資仍然沒有增加,甚至比之前更少。

明報指出,打造「中國製造」形象,關鍵在國家品質提升。失去信譽和重新建立信譽,往往不是一個相等的時間過程。這次中共官方嘗試30秒廣告提升「中國製造」形象,是否能夠說服西方消費者,相信很快可以見分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