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建成後 庫區仍將面臨諸多難題

【新唐人2009年8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報導 )中國的長江三峽工程今年將全部建成,但工程建成後,三峽庫區仍面臨諸多難題。

官方新華社報導說,歷時17年,投資一千八百多億元人民幣的長江三峽工程今年底可望建設完成。業內人士預計,一個投入更大的「後三峽時代」即將開啟。原居住在重慶萬州的居民李元生先生表示,三峽水庫淹沒了湖北省和重慶市共20個市縣,114個集鎮,1632家企業,其巨大代價無法用數字顯示:

「重慶萬州應該是三峽工程移民最多的地方,因為萬州區幾乎是2/3都被淹沒,上堤基本上大多數都在萬州區。但是到現在為止這個移民的安置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好。」

三峽庫區移民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據重慶官方的統計,三峽庫區的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8畝,很多移民生活困難,李先生說:

「由於移民的安置作為他們上面撥下來的安置費用,經過層層盤剝之後,實際上用在移民的安置的事情上的話,可以說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了。所以說它的安置基本上如果把它說得比較那個一點的話,也就是一場掠奪,也就是低價把你的房子買了現在它修好過後,又要讓你高價把它買回去。」

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庫區大量企業關、停、並、轉,產業空心化是庫區無法解決的問題,李先生對此表示:

「像萬州區的話,90%以上廠礦或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被就地解散,不管你效益好也罷,不好也罷。統統就地解散。三峽工程本來就是一個誤國害民的工程。它造成的損害可以說超過它所謂的利益,弊多於利。」

總部在四川成都的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說,三峽工程建成後,並非一勞永逸,庫區仍面臨諸多難題。三峽水庫建成後,水的流速放緩,自淨能力下降,庫區水進入長江支流的富營養化狀態不斷加劇,影響水系的生態環境:

「三峽電站建成了以後,可能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生態問題,包括我們看到最多的垃圾的汙染,因為它的上游地區的話生態環境保護不好,特別是城市的垃圾處理不恰當的話可能使得三峽成為一個很大的一個垃圾場。」

楊欣認為,三峽工程完工後,長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待加強:

「必須要關注整個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的狀況以及城市的生態環境的治理。包括汙水治理,垃圾治理等等。只有這樣加強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的進程,那麼可能才能使我們的三峽大壩的話能夠運轉的時間更長,而且才能保證三峽整個庫區的生態環境的完好。」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