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攻錯 災後原地重建有例可循

【新唐人2009年8月19日訊】從921地震到88水災系列報導3(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19日電)88水災將進入災後復建工作,921地震時,災區社區住戶超過100戶的大樓,成立都市更新會「原地重建」,台中縣霧峰鄉太子吉第大樓是首例,成為其他重建大樓的範本。

位於霧峰鄉中正村振德街的太子吉第大樓,在10年前的921震災中樑柱崩裂,被判定為全倒的危樓,幸好沒有人員傷亡。

民國89年2月,住戶向建商提出訴訟,921災後重建委員會邀集住戶和建商協商,建商終於同意協助重建,大樓依原有格局在原地重建,住戶每坪負擔新台幣3萬6000元,建商則支付1億1800多萬元,90年11月動工,1年半完工。

90年11月18日,太子吉第社區重建正式動工。任職台灣電力公司的游宗曉回想重建歷程時,住戶的團結和信任,令他難忘。

「吉第的住戶可愛的地方,在於信賴重建委員會,隨時在充分溝通後做出較可行的抉擇,這是其他集合式住宅看不到的。」鄰近同樣被判全倒大樓的「巨匠皇宮」,更新會總幹事王月卿談到與「太子吉第」互動的觀感時說,「他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超團結。」

為避免人多嘴雜,重建過程中,工運出身的游宗曉堅持:一、政治不得介入;二、做自己的事,好好把社區照顧好。有了這樣的基本信念,住戶合作無間,是重建成功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集眾人的智慧完成重建,這是結合大家的力量」,而始終抱持著「謙和、尊重」為本的游宗曉說。不居功、也不搶功,重建成功後,他馬上退居幕後,只扮演一個平常住戶的角色。

太子吉第在重建的過程中,創造許多的第一,首先,是全國第一棟住戶與原建商達成和解、以都市更新方式辦理重建的案例。

其次,內政部營建署積極輔導並委託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協助的示範對象。第三、有號稱陣容相當堅強、為數最多的義工團隊。

第四、有第一個建立社區整體CI(三個微笑標誌),連架設社區網站及會刊定期傳遞重建訊息,也是首開重建區集合大樓的先例。

走過崎嶇路,社區住民說,因為一起走過重建歷程,情感更形濃烈,也改寫從前互不相識的鄰里關係。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住戶都願意原址重建,且重建又順利成功,游宗曉分析原因,第一是地利,原址位於霧峰市區,生活機能、交通、就學十分便利,這是太子吉第的地理位置優勢。

另外,他表示,當時政府給災民非常多的幫助,再加上人和,除了住戶非常團結,具建築、水電等專業技能的人才也很多,所以重建工作事半功倍。

原地重建需要住戶同意,游宗曉以自身經驗說,其中,工程品質技術、政府與銀行對住戶新舊貸款的可承受狀態影響住戶「回家」的意願。幸好在大家努力奔走下,住戶、太子建設、重建會、銀行間的諸多疑慮,逐步解套,重建案終於撥雲見日。

40歲出頭的游宗曉是台電工會幹部,曾投身工運,練就絕佳組織能力,現任太子吉第社區管理委員會主委劉禎禧特別推崇游宗曉熱忱感人,可說是「完全義工」。

面對88水災即將展開的重建工作,劉禎禧說,雖然921震災與這次的水災不能同一而語,但任何社區重建從無到有,一定要有人扛起對內對外的交涉重責大任,如果沒有人願意犧牲奉獻,真的蓋不起來。

游宗曉回憶,當年就讀幼稚園中班的兒子曾問:「爸爸,我們剛搬新家,為什麼不能夠回去住?」游宗曉當場答應兒子,「好,我會帶你回家!」

「就是為了要兌現對兒子這麼一個小小的諾言」,游宗曉說,因此他對重建工作全力以赴。

看到88水災災民的焦慮和怒氣,曾經也是災民的游宗曉和部分社區民眾頗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將心比心,游宗曉等人都願意提供921災後重建經驗給南部鄉親。

重建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社會提供各方資源,更需要耐心,太子吉第從被判全倒、與建商談和解、與官府打交道、一直到原址重建完工,轉眼間921震災將滿10年,游宗曉深深感謝曾經幫助過他們的所有人及單位,更極力讚許「政府給災民太多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