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奶粉”究竟有多少奧妙

【新唐人2009年8月4日訊】作者:李紅海(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

 前不久,筆者歸國時給孩子帶了幾桶國外的奶粉,和我們的奶粉相比,感覺最大的差別有三:一是我們的奶粉太甜,二是我們的奶粉用量很大,三是我們的奶粉價格太貴。這三者之間有很大關聯:要獲取相同的營養成分,如果奶粉更甜,其用量自然更大﹔用量加大了,奶粉的消耗自然增多,買奶粉花的錢也就多了。

  說得具體一點。英國的奶粉沖一杓需要30ml水,而我們的奶粉沖一杓需要35ml水。看起來好像沒甚麼差別,但要命的是,我們的杓比英國的杓大一倍多。因此,相同的容量,國內的一桶奶粉,孩子最多吃一週,筆者從英國買來的4桶奶粉,卻吃了3個月。當然,我沒考慮到國外的奶粉因為不甜,孩子吃奶量可能因此下降的因素。

  筆者在英國買的奶粉7英鎊多一桶,折合成人民幣不過70元。這樣算下來,相同的容量,一桶奶粉英國人花70元錢,孩子吃3週多﹔我們的一桶奶粉在138元左右,孩子卻只能吃1週。餵養孩子的成本差異,可見一斑。但人家可是發達國家。有朋友告訴筆者,奶粉“甜”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由於甜而孩子愛吃,但卻使孩子對其他食品(包括母乳)的興趣大大減弱,這對孩子的健康極其不利,甜奶粉實際上是生產商設下的一個巨大的、不道德的陷阱。

  筆者不是奶粉專家,但在直觀上,甜奶粉給人的印象是,生產商絞盡腦汁賺取最大利潤,為此不惜以民眾(包括嬰幼兒)的健康為代價。這不單單是科技標準和道德問題,更是十足的法律問題。但法律需要以科技標準為基礎,為此,建議相關部門修訂奶粉的生產標準,嚴懲見利忘義之徒。

來源: 新京報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