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中山裝的由來 (視頻)

【新唐人2009年6月14日訊】

中山裝的由來

中山裝自1923年誕生迄今,一直是中國男子最通行和喜歡穿著的服式。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創始人。

1923年,中山先生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不但式樣繁瑣,穿著不便,又不大適應當時中國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用要求﹔而中國原來的服裝(對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長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現當時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裝的缺點。於是主張以當時在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在企領上加一條反領,以代替西裝襯衣的硬領。這樣一來,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裝上衣、襯衣和硬領的作用﹔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多少而漲縮的“琴袋”式樣。孫中山先生說,他這樣改革衣袋,為的是要讓衣袋放得進書本、筆記本等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軟蓋,袋內的物品就不易丟失。孫中山先生設計的褲子是:前面開縫,用暗紐﹔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 (錶袋)﹔右後臀部挖一暗袋,用軟蓋。這樣的褲子穿著方便,也很適用攜帶隨身必需品。

協助孫中山先生創製中山裝的助手名叫黃隆生,廣東臺山人,原在河內保羅巴脫街開設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孫中山先生到河內籌組興中會,偶入其店購物,相與攀談。黃隆生獲悉面前顧客即為革命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大為傾倒。懇切要求參加興中會,為革命出錢出力。1923年黃隆生隨孫中山先生在大元帥府任事。孫中山先生設計中山裝時, 曾請他幫同規劃和負責縫製,順利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

當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設計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時說:“這種服裝好看、實用、方便、省錢,不像西裝那樣,除上衣、襯衣外,還要硬領,這些東西多是進口的 (當時這些東西多從外國進口),費事費錢。” 中山裝由於具備好看、實用、方便等優點,所以一經孫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中山裝的造型特徵

中山裝由於孫中山的提倡,也由於它的簡便,實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行。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修改中山裝造型,並賦於了新的含義。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這些形制其實是有講究的,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

其一,前身四個口袋表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
其二,門襟五粒紐扣區別於西方的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
其三,袖口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其四,後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其五,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

59集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中孫中山先生談中山裝

  哦,對了,我今天穿的這身衣服有點古怪是吧?連裁縫都說是很奇怪的。我要說,這就是共和,這就是共和的衣服:

  (舉起右手)這邊,我設計了三顆釦子,共和的理念,就是:平等,自由,博愛。

  (舉起左手)這邊也有三顆釦子:民族,民權,民生。

  那憲法呢?我發明瞭個新詞,叫五權憲法:

  (指著中山裝的左上袋)這裡裝的是立法權﹔
  (指著中山裝的右上袋)這裡裝的是行政權﹔
  (指著中山裝的左下袋)這裡裝的是司法權﹔

  這三權你們都熟悉,叫間接民權。我情有獨鍾的是——直接民權。要讓普通的民眾,都有直接參政議政的權力。

  一個是考試權,我們要把考試權還給民眾,今後,凡行政用人,一定要經過考試,不管是誰。

  還有一個是彈劾權,(拍拍衣服),沒地兒裝了,不急,不急,(打開上衣,手指內袋)裝在這兒,為甚麼要把彈劾權藏在裡面呢?因為它是民眾的殺手锏,它說不定甚麼時候就突然殺出來,彈劾你。

  我孫文此生阿,沒有別的希望,就一個希望,那就是——讓共和不僅是一個名詞,一句空話,或一個形式,要讓它成為我們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讓它成為我們牢不可破的信念。

http://www.youtaker.com/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