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5月29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9日電)香港當局今天正式宣布放棄把本地中學切割為「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的二分法,而是按照學生的能力決定教學語言。
教育局長孫明揚向立法會表示,明年新學期起,政府將會微調教學語言制度,放棄舊有的二分法,而是授權學校按照學生的能力決定使用中文或英文教課。
明年新學年起,各中學可按照中一收生質素自行決定教學語言。按照規定,每班學生如果八成半人的成績名列全港首四成較好成績學生之內,學校可決定用那種語言授課。
其餘未達要求的班別,需要繼續以母語(粵語)教學,但可以增加英語教學時間。此外,學校可以選擇在個別科目用英語作為授課語言。
孫明揚表示,新方案經過1年多的諮詢,最近獲行政會議通過;經微調後的教學語言政策,有助培養學生中英兼備。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代,香港的中學大都是英文中學,即所有課文除了中文及中國歷史外,都是用英文課本,上課時老師也以英語授課,但較差的英文中學大都是同時使用中英語。
期間,本地也有全部用中文課本及粵語授課的中文中學,但為數不多。
香港回歸後,當局大力推行母語教育,認為這有利於學生吸收知識。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上任後,把中學劃分為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規定成績較好的學校才能以英文授課。
多年來,各界強烈批評這種教育制度,認為它造成英文中學較優秀的標籤效應。此外,進入中文中學的學生也指責當局剝削他們學習英文的機會。
民間對教育制度的不滿,成為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望低落的原因之一。
長久以來,港人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已習慣使用英語,儘管英文水平有待商榷,家長們對小孩學好英文的期望甚至高於中文,這種民風至今難以逆轉。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09/05/29/a30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