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檔案】「地雷战」真相

【新唐人2009年5月5日訊】 朋友傳來的資料證實了我的疑慮。在一個老抗日根據地,曾經親手玩過地雷的老鄉們提起“地雷戰”時的第一句評論居然是:“誰也不待見那個物件”。爲什麽不待見(即不喜歡之意)?“地雷總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條道咱們男女老少騾馬牛羊天天要走好幾趟,鬼子們十天半月也不定來一回,你說它炸誰?

埋雷的幹部也非常難,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頭晚上埋,天亮前起出來。每天傍黑後,幹部就得挨家挨戶問,看看還有誰出了村還沒回來。直到弄清都回來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來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回來後也不敢睡死。因爲咱們農民五更天甚至四更天就想出去幹活,所以你得起的更早才能趕在鄉親們之前把雷起出來。有位長輩記得他有一天睡誤了,醒來一看天已亮,嚇得連鞋也沒穿就往村外猛跑,腳被紮得滿是血。幸虧那天下雨,沒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沒有出事。而其他村就發生過把早起的農民炸死,把夜裏外出請醫生的人炸傷的事。

擺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時常懸在半空。那時的地雷很雜,不少來自美國蘇聯等國。而村裏的幹部甚至連漢字也識不了幾個, 沒有經過認真訓練,憑個大概就開始擺弄,一不當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裏被野獸趟過一腳卻沒有炸,雷弦已經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時稍碰一碰就可能炸。 ”

陶醉在“老三戰”故事中的我們總認爲地雷戰是件殺敵如反掌很有浪漫色彩的事,而在老鄉娓娓如訴家常的樸素話語中,浪漫已無影無蹤。老鄉最後下了個判斷:整個抗戰期間,那一帶地區沒聽說多少鬼子被地雷消滅,倒是老鄉和民兵被傷了不少。

這個初聽很不對味的判斷和獲得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禁雷運動組織的看法驚人一致,該組織曾通過缜密調查用數字向世人證明:地雷殺死的平民遠遠多于軍人。我們還知道,國際上有一個禁止使用地雷的公約,包括我國政府在內的許多國家加入了這一公約。地雷除了對平民具有巨大殺傷力之外,在保護自己不受外敵侵犯上卻作用甚微。

宣傳地雷戰的神奇威力違背常識,多年來我們卻依然津津樂道,無非因爲在有些人看來,《地雷戰》也好《地道戰》也罷,都張揚著一種革命浪漫主義精神。說到浪漫主義精神,似乎還可以略加辯正。在對敵鬥爭中需要浪漫主義精神,它是以樂觀、大無畏、對敵人戰略上的藐視爲底子的,鐵道遊擊隊員在戰鬥的余暇唱起心愛的土琵琶,這是真正的可貴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然而浪漫主義絕不能建立在把敵人弱智化的基礎上,否則那種浪漫只是一種虛幻的、自欺欺人的情緒罷了。

在整個少年時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同齡人都相信:日本人是“直眼睛”(即只會往前看)。這荒唐嗎?一點都不,爲數不少的抗日題材影片中的日本人不就是這樣一種可笑複可憐的形象?把窮凶極惡的敵人漫畫化、弱智化,竊以爲也是對曆史的一種歪曲,同時更是對那些浴血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先烈們的不敬。

試想一下, 當前人曆經浴血奮戰而換來的勝利變得如此輕飄飄時,當我們的下一代乃至更下一代看到侵略者如此簡單地被前輩消滅時,一部創巨痛深的抗日戰爭史在他們心目中會是何等搞笑!曾經有報道說,學校組織學生觀看一部抗日題材的影片,當銀幕上出現日本人大肆屠戳的場面時,孩子們居然發出了笑聲。其實我們不必指責孩子們全無心肝,實在是因爲那些滑稽的、“過家家”似的抗日電影看多了,類似場面已無法喚起幼小心靈的崇高感和悲壯感。

“地雷戰”真的不浪漫。昔日躬逢其盛的鄉親沒有體會出這種浪漫,等拍成宣傳品被津津樂道時,那種虛驕的浪漫會把對曆史越來越隔膜的下一代乃至更下一代帶向何方,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转自:《杂文月刊》 2004年第04期 《“地雷战”不浪漫》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