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風災一週年 災民仍需住所與工作等援助

【新唐人2009年4月30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30日專電)緬甸去年5月2日至3日受熱帶氣旋納吉斯(cyclone Nargis)重創,估計14萬人死亡,雖然九成災民受到援助,但工作寥寥可數,許多人乾脆外移尋找工作,孩子也輟學。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人道救援總會(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Humanitarian Aid,ECHO)今天與紅十字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IFRC)、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等國際救援機構在曼谷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繼續協助風災居民。

ECHO發言人維邦(David Verboom)指出,2004年印尼海嘯發生後獲得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971 億元)的援助,大概是緬甸風災的40倍,緬甸災民獲得國際社會的救助金大約3億美元。

印尼海嘯造成11國約22萬人死亡、50萬人無家可歸;緬甸風災死亡人數約14萬人,獲得的援助遠少於印尼海嘯。

  維邦坦言,緬甸的政治環境讓許多捐款人卻步。

紅十字會國際聯合總會緬甸主管謝爾(Bernd Schell)指出,他們為印尼海嘯募集物資,獲得的物資比實際要求的數量多出一倍,由於庫存多,一個家庭可以拿到五到六個防水布,但緬甸災民只能拿到兩個防水布,用來建造暫時的庇護住所。

風災一週年,謝爾表示,還有10萬個家庭還棲身在防水布下,這些人居住的是不合標準的暫時庇護所,不足以抵擋暴風雨。

謝爾也指出,這些倖存的災民幾乎沒什麼賺錢的機會,甚至許多人還負債。

根據「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記者會上提供的資訊指出,許多災區家庭可以賺到的收入不到風災發生前的一半,風災重創的三角洲地區有一半是沒有土地的窮人,但這裡沒有足夠的工作讓他們維持生計,他們只好移民到他處,小孩只好輟學。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與聯合國、緬甸政府合作評估的復甦計畫,未來三年還需要6.9億美元(約新台幣228億元)的資金,才能協助災民回到風災前的生活狀態,部份資金必須用來恢復災民的生計,創造工作機會。

ECHO是納吉斯風災後最大的單一捐款單位之一,去年提供3900萬歐元(約新台幣17.2億元)的援助,未來將繼續提供1700萬歐元協助全緬甸恢復生計,包括教育等各項需求。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