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4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12日專電)復活節期間有不少國際觀光客湧進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遺址和華爾街駐足留影。金融風暴讓觀光客對華爾街多一重好奇心,然而,走馬看花卻不太可能感覺出華爾街已大洗牌。
地圖上華爾街其實只是下曼哈坦金融區一條窄窄的街道,不過,因為許多重要金融機構的總部及紐約的證券交易所都座落在華爾街和週邊一帶,這條300多年前舊城牆拆除後鋪設的街道名稱華爾街(Wall Street),已成為金權的代名詞。
在新興科技公司掛牌上市股價一翻再翻的年代,還有衍生金融產品與股市的組合投資讓人們充滿信心與期望的幾年裡,華爾街金融機構在人們心目中可算得是金字招牌,而在華爾街工作的基金經理人、市場分析師、律師、會計師、甚至股市交易員,都是令人羨慕的高收入階層。
自從前年下半年美國房屋貸款市場出現問題,而從次級房貸與證券市場的衍生金融產品扯出金融機構的千瘡百孔,不但演變成幾乎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也讓包括雷曼兄弟(Lehmen Brothers)、高盛(Goldman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及花旗集團(CitiGroup)等華爾街的金融巨擘砸了招牌。
根據市場顧問公司 Oliver Wyman 的資料,2008年華爾街的12 家最大的投資銀行就裁減了1/5的人員。
「紐約時報」引述研究哈佛大學畢業生就業取向多年的哈佛教授卡茲(Lawrence Katz)指出,過去幾年哈佛大學畢業生大約有40%是進入高收入的金融服務業及顧問公司工作,去年以來金融風暴的震撼,已使得多數畢業生對於進入職場有不同的考量。
由於美國政府對於接受緊急紓困援助金融機構的監管設了許多新規定,包括薪酬設限,不少並沒有被裁員的金融專才也不願意在被束縛的機構工作。紐約時報形容「華爾街瀰漫出走的氣氛」,而金融專才的出走可能使得這些仍在困境中掙扎的公司更難復原。
過去一、兩年已有一些原來在大金融機構擔任決策主管的人士在離職後自立門戶。這些新興金融服務公司規模雖然不大,卻掌握到某方面的經營利基。從大金融機構出走的金融專才,除了部份也有意自立門戶,不少人是帶著客戶和熟悉的業務投靠外國銀行或是新興金融服務公司。
金融機構的破產、整併及裁員已經改變了泛稱華爾街的美國金融服務業版圖。多半的觀光客到紐約逛華爾街,看到的是歷經百年不變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及 1789 年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此宣誓就職的「聯邦大會堂」(Federal Hall),恐怕很難想像建築物裡的活動正在經歷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