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節明:崩潰從足球開始

【新唐人2009年3月23日訊】從2007年亞洲盃開始,中共國足球走向全面慘敗:當年亞洲盃男女足均告大敗,男足創下參加亞洲盃三十一年來最差成績,倒退回 1976年以前的水平、女足連續五年無緣亞洲冠軍,由世界冠軍大熱門,急速墜落至世界三流球隊;2008年是中國足球崩潰性慘敗的一年:各年齡段的國字號球隊不僅全部慘敗,而且還多創造了失敗的記錄— —中共國男女足在奧運會上雙雙大敗,女足創造了在國際一級賽事上完敗於日本隊的記錄、男足在世界盃預選賽第一階段前四輪居然一場不勝,提前兩輪被淘汰,取得了國家隊參加世界盃預選賽以來的最差成績,創造了最恥辱的失敗記錄、同年十月份,十七歲國青隊在泰國舉行的四國邀請賽上,居然零比三完敗於亞洲三流球隊泰國隊,創下了國字號球隊輸給泰國隊的最大比分記錄;2009年開年伊始,男足國家隊就以一個墊底的成績,向國人宣告了足球股票暴跌的繼續,又一新的失敗記錄——連亞洲盃決賽圈都打不進的記錄,創造在望、而今年元月,在澳洲青年奧運會足球比賽上,中國男足青年「希望隊」不僅刷新了中共國國字號球隊的慘敗記錄,也創造了世界罕見的恥辱性輸球記錄,中共國「希望隊」不僅三戰全墨,還分別被並非世界強隊的美國隊、智利隊狂灌十四球、十一球,吃足了鴨蛋,「希望隊」成了不折不扣的「絕望隊 」,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足球昏慘慘的未來……

 
一年多來,足球的大慘敗,成為奧運金牌包不住的膿水,徹底暴露了中共「輝煌」 掩蓋下的大尷尬:足球兵敗如山倒的慘狀,使得連中共國樣板體育主持人韓喬生都不禁喊出了「解散中國國足」這樣「不冷靜的話」。
 
中共國足球的連續慘敗,已非階段性成績低谷可以解釋,因為階段性的狀態,男女足、各年齡段球隊各不相同,何以解釋男女足、各年齡段球隊在同一時期內全面慘敗的事實?其他足球發展的正常國家,足球隊的成績自然有起有伏,還從沒出現男女足、各年齡段球隊同時大墜的現象:英格蘭國家隊男足近年來雖然成績平庸,但其職業聯賽球隊成績突出、其女足取得長足進步;德國職業聯賽球隊近年來成績不佳,但其國家隊男足成績不俗,每每打進決賽,其女足國家隊成績更是嬌艷,在世界大賽上摘金奪銀;西班牙職業聯賽球隊雖然成績下滑,但其國家隊和青年隊近年卻表現搶眼;阿根廷國家隊的表現不盡人意,但其國奧隊男足卻奪得北京奧運會冠軍……
 
像中共國這樣男女足、國家隊、國奧隊、國青隊、青少年球隊全面慘敗的現象,絕非暫時性、階段性的狀態現象,而是足球運動全面衰敗、後繼乏人的崩潰之像。
 
聯賽的盛衰決定著球市,球市是足球運動的經濟基礎、衣食父母。那麼如今的中共國足球聯賽狀況如何呢?十四年來,在中共國足協專制黑暗的統治下,如今的聯賽,暴力、腐敗事件如呼吸一樣自然,已經引不起社會的興趣;大搞黑箱作業、慣以腐敗「反腐敗」為能事的中共國足協早已權威掃地:怙惡不悛、倒行逆施的足協主席謝亞龍早成惡搞的對象、現在甚至成為連惡搞都不屑於的對象,足協的權威遭到普遍的蔑視;去年十一月武漢隊公然以退出聯賽抗議足協的「執法」,創造了挑戰足協的史無前例;隨著足協公信力的崩潰,聯賽的維持開始出現問題。
 在
國際賽事連續空前大慘敗、足協「瞎折騰」和、退賽事件的三重打擊下,如今球市冷火秋煙、搖搖欲墜,與九十年代中後期「甲A」、「甲B」聯賽的火熱盛況相比有如天淵之別。初來乍到的經濟大危機,對於已經搖搖欲墜的足球職業聯賽和極度虛弱的球市,無異於即將踹上去的狠狠一腳,足球職業聯賽崩塌、球市的崩潰已成定局,只剩一個今年崩潰還是後年崩潰的問題。
 
隨著聯賽和球市的崩潰,中共國的足球運動也就徹底崩潰了。

 中共國足球為何在「職業化改革」後為何僅十四年就瀕臨崩潰?而與中共國足球幾乎同時職業化的日本、美國足球卻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美、日足球職業化以後,迅速崛起,其國家隊不僅很快分別稱雄於亞洲、北美足壇,現在已經能夠與歐洲二流球隊抗衡,而中共國足球無論是水平、還是大眾的關注熱情,都淪落到連毛澤東時代都不如的慘境,這究竟是為什麼?
 
表面上看,水平的暴跌是造成中國足球大衰落現狀的首要原因;其實,水平的暴跌只是某項體育運動衰落的必然結果之一;當然,水平的暴跌反過來會成為體育運動進一步衰落、乃至崩潰的特效催化劑。
 
水平的暴跌是因為人才的突然斷檔、後繼乏人,人才的短缺,才是中國足球大衰落真正的首要原因:隨著馬元安一代老女足的老去,如今的中共國女足,再也產生不了像孫雯、劉愛玲、范運傑、張鷗影等技術精湛、能力全面的世界一流尖子;而中國男足,不要說再也沒有范志毅、郝海東、彭偉國、馬明宇這些能力突出、技術細膩、特點鮮明的亞洲頂尖好手,連李鐵、李瑋峰這樣基礎紮實、中規中矩的中才都沒有了, 「八五後」、「九零後」球員,一代不如一代、一代糙過一代。
 
為什麼「職業化改革」改革十四年後,中共國足球不僅沒有崛起,反而滑落至今天瀕臨崩潰的慘境?首要原因正是人才的斷檔和全面凋零、為什麼中國足球水平近年會急速墜落到連毛澤東時代都不如的尷尬地步,首要原因正是人才的斷檔和全面凋零;而中國足球人才的斷檔和全面凋零,正是中共國畸形的「職業化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
 
人才,是體育事業乃至整個社會興盛的首要因素,缺了人才,一切皆無從談起。人才的產生離不開培養;恰恰是在足球人才的培養上,現行的體制連計劃經濟時期的體制都不如,因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足球職業化改革毀棄了舊有的足球人才培養體制,卻又未能建立新的人才培養體制:
 
計劃經濟時代,足球苗子的選材和培育依靠體校和體工隊,各地的體校和體工隊的足球科,從當地的小學物色足球苗子,從小培養,費用由國家全包;體校和體工隊的選材和培訓儘管粗糙,畢竟能夠廣泛地選拔和培養足球人才,國家隊以下,形成球童 ——少年——青年——國奧四級人才梯隊,給國家隊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和充沛的後備力量。
 
由於費用國家全包,窮人子弟只要有才,照樣可以得到培養和選拔,這就能夠做到選材範圍的儘可能廣泛;不像現在的小孩如果家裏沒錢,再有足球天分也是枉然,只能白白荒廢。
 
在足球發展上,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是低工資、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個性壓抑、這容易造成運動員、教練員積極性不高,足球事業發展緩慢;但其優點是能做到廣泛選材、足球人才有保障。
 
不能不承認,數十年當中,體校、體工隊確實為中國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足球人才,如七、八十年代的容志行、古廣明、黃向東、左樹聲、麥超、馬林、傅玉斌、高洪波、胡志軍、高仲勳、曹限東等等,其中容志行是迄今為止中國男足唯一為國際足聯承認的、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天才球星;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足球「職業化改革」十四年來,中共國足球職業聯賽迄今為止最為傑出的選手,如范志毅、郝海東、高峰、黎兵、謝峰、李明、彭偉國、馬明宇等人,居然全都是體校、體工隊培養出來的人才,其中范志毅是中國男足唯一榮獲亞洲足球先生的運動員。
 
中共國職業聯賽最火爆的九十年代,人才上完全是在吃體校、體工隊的老本。
 
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後,體校、體工隊不再承擔足球的選材和培養,本來,足協有擔負足球人才的培養的責任,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足協也是這樣做的,但中共國足協卻在專制體制錦標主義和追求「政績」的驅動下,拒不承擔青少年足球人才選拔和培養的責任,而把這一責任推給各足球職業俱樂部;但「改革」後自負盈虧的各職業俱樂部,為了經濟效益也不可能承擔起這一責任。
 
足球「市場化改革」之後,足協繼續保留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專制權力,繼續以官方機構身份對中國足球產業進行「管理」(實為專制統治),始終拒絕向職業聯盟性質轉變,這一方面計劃經濟時代的選才、培養機制統統丟棄,另一方面又牢牢阻擋著足球市場化選才和培養的新機制的建立;由於計劃經濟時代的選才、培養機制喪失,足球教育分散化、私營化,並且成了稀缺品、奢侈品,一般只有家境較好的城市家庭才供得起,但是家境較好的城市家庭,有幾戶人家願花大錢送自己的子女去踢足球,尤其在獨生子女普遍的今天?
 
這就造成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領域,在九十年代末完全荒蕪,形成整體性人才斷檔、造成今天無人可用的局面。
 
毀棄青少年培養的惡果,不會很快顯現出來,但一旦顯現出來,往往崩潰性的災難已經降臨、一切都無可挽回了。「職業化」後拋棄人才選拔、培養的中國足球,儘管依靠郝海東、范志毅、高峰、黎兵等一大批體校、體工隊尖子,短時期內創造了中國足球聯賽空前的繁榮局面;依靠范志毅、郝海東等「遺老」和職業聯賽唯一一塊「青少年培養」成果——留學巴西的健力寶隊員,中共國足協甚至還取得了男足打進了2 002年世界盃的「突破性政績」,但此種繁榮盛景,不過是迴光返照的冉冉斜陽和五光十色的泡沫;中共國足球人才凋零的大危機,很快就隨著體校、體工隊最後「遺老 」的「掛靴」,和健力寶隊員的老化,而全面猛烈地爆發出來,這就形成了本文開篇所述的崩潰性的失敗慘狀。
 
原來和中國足球水平差距不大的美國、日本、韓國、沙特、澳大利亞等國家足球人才濟濟、新人輩出,而中國卻人才凋零、聯賽滑坡、八零後、九零後球員愈來愈平庸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無人可用的中共國足協,只得矮子裡選高子,盡遣糙哥糙妹組隊,征戰國際賽場,其結果自然是崩潰性的大慘敗、一敗再敗。
 
急功近利的「特色」職業化改革,不僅導致人才凋零,還重創了中國足球運動的群眾基礎:「職業化改革」之前,全國各地城市有不少足球場所免費向公眾開放,這些場所雖然普遍粗糙失修,但畢竟支撐著群眾足球運動,群眾足球運動的存在大有助於足球運動的普及和推廣,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後,這些免費場所要麼封起來收費,要麼乾脆拆掉搞房地產,於是,毛時代及八十年代許多地方在大中小學校、街邊、文化宮、「工人體育場」等處的那種「群眾足球」再也看不到了,群眾足球基本上被消滅。
 沒有群眾足球運動,就沒有足球氛圍;沒有足球氛圍,就難有足球的喜好;而在缺乏足球的喜好的土壤上,是很難產生足球人才的。足球社會環境的惡化造成了足球人口的萎縮,足球人口的萎縮又加重了選才的困難。
 
當然,中共頑固堅持的極為荒謬的「計生」政策,也是造成人才凋零的重要因素。三十年愚蠢野蠻的「計生「政策,造成了小孩的短缺和社會老齡化:孩子都缺了,拿什麼去選材?這對於當前惡劣的足球人才狀況無疑是雪上加霜。

 足球作為一項體育事業,人才是支柱,在現用人才、預備人才、儲備人才、希望人才四大皆空的情況下,中共國足球徹底崩潰是必然的事。
 
隨著足球崩潰性的接連慘敗,足協主席謝亞龍遭千夫所指、萬眾唾罵,一時間成為中國的民族罪人;其實,中共國足球的今天的大崩潰,在「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化改革的當初,就已經注定了,謝亞龍上任後愚蠢而瘋狂的倒行逆施,只不過加速了崩潰的到來而已。

 綜上所述,中共國於1994年開啟的畸形的足球「職業化改革」,埋下了足球全面崩潰的禍根。堅持專制管理體制的「職業化改革」,造成了比改革之前更加扭曲的災難性後果:「職業化改革」革掉了計劃經濟培養體制的優點、卻又頑固保留著計劃經濟體制的專制、同時又汲取了市場化足球最壞的東西——、物慾橫流、急功近利及因之而來的浮躁、短視,中國足球這種取糟粕而棄精華的「改革」,結局自然是兩邊不著:既結不出日本、美國等真正職業化改革的優果,又丟掉了計劃經濟時代好歹可以果腹的菜瓜,最終收穫的是既不能食、又不能用的變種畸形毒果。
 
這樣的足球改革,在舊病的基礎上,造成了比毛時代和計劃經濟年代更難矯治的複雜新疾:毛時代和計劃經濟年代,中國足球的問題主要是物質短缺、「營養不良」,只要增加投入即可解決;現在的問題已遠非錢能解決,中國足球已經嚴重扭曲、無藥可治。可見,這種堅持專制體制的足球「職業化」改革,是地地道道的「瞎折騰」,「改」,還不如不改的好,這種「折騰」式的改革,已經把中國足球折騰至連毛澤東時代都不如的地步。
 
要挽救中國足球,目前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承認「職業化改革」失敗,夾起尾巴退回到退回到計劃經濟體制,恢復體校、體工隊的選材、培養機制,恢復各省(自治區)、市代表隊和各省(自治區)代表隊的專業足球聯賽;這是一條「學朝鮮」的路,一條「營養不良」、難有出息的老路。
 
二是「一不做,二不休」,推行真正的職業化改革,解散作為足球「專政機關」的官方「足協」,由各足球俱樂部選舉新的中國足球管理機構——中國足球總會、由俱樂部大會制定聯賽和中國足球發展規則、規劃……這是一條足球真正市場化——自由化的大道,這是一條浴火重生之路,只有自由,才能使中國足球浴火重生。
 
儘管有路可走,只是,那些怙惡不悛、顢頇貪鄙體育既得利益寡頭官僚集團,卻早已沒有任何修錯能力,只會殭死地維持現狀,直至徹底崩潰;因此中國足球的新生,只有在中共垮臺後才會到來。

 因為中共國的足球體制濃縮了中共國整個國家體制的幾乎所有要素,因此,中共國足球的「改革」,是整個中共國「改革」的縮影:中共國的「改革」,同樣是取糟粕而棄精華的「改革」,「改革」的後果,同樣是集社會主義社會的專制和資本主義最壞的東西於一身;因此,足球的崩潰,是整個體制崩潰的預告。中共國的全面崩潰,隨著足球的崩潰將很快到來。面對危機,胡錦濤自為可以靠「防微杜漸」胡混過關,因此招招嚴防、處處「緊套」,經濟月月滑坡、人權年年倒退…其實,中共國崩潰的結局,早在鄧小平「六四」揮軍屠城就已經注定了,與足球掌門人謝亞龍一樣,黨國掌門人胡錦濤愚蠢而瘋狂地倒行逆施,無非是加速了崩潰的到來而已,胡錦濤就是政治版的謝亞龍。
 
儘管有憲政民主之路可走,但那些怙惡不悛、顢頇貪鄙的權貴既得利益寡頭集團,卻早已沒有任何修錯能力,只會殭死地維持現狀,直至徹底崩潰;中國的新生,只有在中共垮臺後才會到來。

        曾節明 成稿於二OO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星期四中午

──原載《民主論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