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2月22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2日電)行政院推動長期照護保險,學者和民間團體指出,現在民眾變窮了,政府急著規劃財務來源,欲利用長照解決健保困境,並一併擴大就業,規劃急就章恐讓照護品質欠缺保障。
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呼籲,「政府一定要慎重思考,穩健行事,千萬別蠻幹」,現在人民日子難過,不能再增加民眾的負擔,先做長期照護的基礎建設,否則會陷入災難。
林萬億說,政府現在規劃的長期照護保險是以財務來源為考量,很像是日本的介護保險,不過,不論民眾繳保險費或繳稅才得到服務,最重要的是內容,視接受照顧者的失能程度而定,有的需要機構安置,有的需居家照顧,有的需要家事服務、送餐、交通等,是套多元複雜的系統。
林萬億說,估計1/10的老人需要長期照護,台灣需要10多萬個的照護服務員,還要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營養師、照顧管理師等不同證照的專業人員,現在許多家庭是靠外勞來照顧失能者,短時間內,國內長照體系人力不足。
他並表示,全世界有這麼多失能者需要照顧,但只有荷蘭、德國、日本、韓國是以保險提供長照服務,其他只有長照制度,因為這要建立照顧管理體系,涉及國民權利義務,如果政府急著推動長照保險,恐怕只能要外勞留下,醫院空床轉型為長照病床,順帶為陷入困境的健保財務找到出路。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穎叡指出,預估開辦長期照護險後,失能者將獲得一筆保險給付,預期將促進公私立機構努力提供服務賺取給付,減輕失能者家庭的負擔;然而,失能者有錢卻不一定就能買到長期照護服務。
「現在還不是有偏遠地區的民眾繳了健保費,卻沒有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陳穎叡說,在不同工卻同酬的給付方式下,如果長期照護機構柿子挑軟的吃,專挑容易照顧又省事的失能者,那麼困難又費事者,有錢也找不到人來照顧。
陳穎叡表示,目前照護員的就業情況多為人力派遣,也許政府開辦長期照護保險後,附加效益是促進長照專業人員就業率;然而,不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及意願照顧失能者,這需要人格特質,如果政府為緩解失業問題,減輕政府社會福利的財務負擔,因而急著開辦長期照護保險,顯然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