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從麵包蟲發現紅菌 保麗龍被分解

【新唐人2009年2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3日電)「保麗龍無法被生物分解」觀念被推翻了,台中女中資優班高二學生曾依晴從麵包蟲消化道中找到她命名的「紅菌」,實驗證明可自然分解保麗龍,獲得台灣國際科展第3名。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主辦的「2009年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上午舉辦頒獎典禮,曾依晴以「從麵包蟲體內分離出可分解保麗龍之菌種」專題研究,在「微生物組」中獲得第3名(第1名、第2名從缺),因其研究可能使生物分解保麗龍成真,引起不少關注。

曾依晴表示,會以麵包蟲消化道內的共生菌為研究主題,是因為曾看到國中、小科展作品,以麵包蟲啃食保麗龍為題,引發她的好奇,才決定找出麵包蟲啃食保麗龍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太餓了,還是因為消化道中有特殊菌種可分解保麗龍。

經過1年多在實驗室中研究的日子及約1000隻麵包蟲的犧牲後,曾依晴在麵包蟲的消化道中發現一種菌(她命名為「紅菌」)可協助分解保麗龍,並已經實驗證明,但紅菌在何種條件下分解保麗龍可達最佳效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曾依晴的研究雖還未完全完成,但已吸引不少注意,已有兩位清華大學教授表示願意輔導她進行後續研究。

除了曾依晴的研究令人驚豔外,不少學生的研究也充滿未來性,就讀北一女三年級的史宜平,在高一就加入中央研究院資訊所的多媒體實驗室進行研究,其設計的電腦軟體可協助改善曝光不正確的數位影像可視性,並已用於台灣故宮博物院的數位典藏計畫中,獲得「電腦科學組」的第1名。

新莊高中的許峰銓、陳澤君在觀察螞蟻的搬運行為,發現螞蟻會依周遭環境食物的多寡分布,相互改變職務角色或搬運頻率等。

參與這次台灣國際科展的國家共有11國,台灣學生參展的190件作品中,有9人獲第1名、10人第2名、10人第3名及佳作23人。台灣科學教育館館長陳益興表示,參與科展不只是科學競賽,更是科學教育歷程,盼高中職以下學校多多鼓勵學生參與,使科學向下扎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