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吃飯擔 台灣鎮安宮民俗流傳百年

【新唐人2009年2月9日訊】(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9日電)雲林縣馬鳴山鎮安宮吃飯擔活動,流傳100多年,號稱元宵節全台三大廟會活動之一,當年是為驅魔除瘴求平安,如今成為宗教民俗盛會,但該如何吸引更多觀光客,備受地方關切。

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奉祀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共12神明,稱「五年千歲」,以農曆12月29日為綜合聖誕,每年有春、秋二祭。

春祭即聞名的元宵節繞境「吃飯擔」,由5股14庄輪流舉辦,秋祭在農曆10月29日,有建醮祈福活動,若逢五年一次的「五年到」則擴大慶祝。

鎮安宮指出,早年醫藥不發達,褒忠、東勢、土庫、元長等地一帶瘟疫盛行,居民恐慌,於是恭請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出巡,掃除瘟疫邪魔,並為地方祈福。

為了感謝神明及陣頭隊伍,由各村庄居民輪流作東,準備油飯、羊肉湯等,用擔子挑著到村外農田空地擺放,露天空地萬人共食,流傳至今,即「吃飯擔」。

據鎮安宮誌記載,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居民依神明指示,自一艘漂流船上覓得五年千歲神像,供奉建立鎮安宮,至今有300多年歷史。

鎮安宮表示,吃飯擔民俗,自開廟就有,但確實開始舉行時間,已難考據,只確知開始於清朝,民國以後較具規模,尤其是民國34年(1945年)台灣光復後規模漸大,流傳至今有100多年。

吃飯擔吃的東西,油飯、羊肉湯是基本,後來增加丸子湯、筍子湯、米粉、肉粽、水果、飲料、素食等,由於各村庄通常10多年才輪到一次作東,輪到的全庄總動員,準備豐盛食物,輸人不輸陣,頗有較勁味道。

鎮安宮是五年千歲總廟,全台有400多座分宮,每年元宵節春祭,吸引各地信眾返回總廟參加繞境暨吃飯擔活動,民國90年當時的總統陳水扁與會,首度有國家元首參加,這年湧進10萬人潮,寫下人數新紀錄。

91年適逢五年一次的「五年到」,擴大建醮,舉辦五年千歲文化節,展出馬鳴山鎮安宮開發史料、信仰節俗資料、社區老照片、鄉土文化藝術等,9大項動靜態系列活動,一連舉辦18天,規模之大,歷年少見。

95年由雲林首次綠色執政女縣長蘇治芬主持吃飯擔開動,經過時代演變,居民早已不再用扁擔挑食物到田間,而是出動車輛,用保麗龍箱子、鉛桶裝乘豐盛食物,供參加繞境活動的民眾大快朵頤。

台北平溪天燈、台南鹽水蜂炮、雲林褒忠吃飯擔,號稱台灣元宵三大廟會活動,但參加吃飯擔人潮,近年來僅維持在3、4萬之間,這項宗教民俗活動如何強化內容,吸引更多觀光客前來,已成為當地關切和思考的問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