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醞釀加強信用評級監管

据《美国之音》報導,歐盟委員會計劃星期三公佈一套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監管的具體方案。信用評級機構對不良債券過於慷慨的評級被認為是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歐盟委員會出臺新的措施目的就是加強這些機構的獨立性和業務水準,避免信用評級過程中的利益衝突。

據美聯社報導,即將公佈的規則可能會首次要求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信用評級公司在歐盟正式註冊,並對它們的評級內容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查。新規則還將要求這些公司證明分析師的業務水準,充分了解他們評估的金融產品。

新規則還將對信用評級過程中的利益衝突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具體來說,新規則可能會要求評級公司將銷售人員和分析人員的業務分離,同時設定具體措施禁止分析師在離開評級公司後馬上進入客戶銀行工作。此外,新規則可能會終止信用評級公司的某些諮詢業務。

凱爾:難以解決利益衝突問題

馬利蘭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彼得.凱爾(PETE KYLE)說,歐盟即將公佈的信用評級監管改進措施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今年早些時候提出的建議相似,但是包含了更多具體措施。凱爾認為這些措施對於加強信用評級機構的問責和透明度會有幫助。不過,凱爾認為,新措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信用評級的利益衝突問題。

他說:“消除利益衝突的根本辦法是讓信用評級的使用者,而不是債券的發行者來為評級服務買單。但即便如此,利益衝突也很難完全避免。因為這些評級的很多使用者是貨幣市場基金。它們也希望持有三A評級債券,所以最終它們會和投行一樣面臨類似的利益衝突。這些基金希望向委託它們的客戶保證盡可能高的回報。”

歐盟:須採取立法行動

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備受質疑。批評者指出,這些評級公司給次貸相關債券做出過高的評級,使這些不良債券被投資者大量購入。危機爆發後,這些評級過高的債券大幅度縮水,而信用評級機構沒能在危機顯現後及時調低相關產品的信用等級,真實反映出投資者的風險,從而導致損失擴大,對金融市場的動蕩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歐盟擬議的新規則星期三正式公佈後,還需要得到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和歐盟議會的批准。分析人士預測,新規則最早可能在2010年正式生效。

歐盟負責內部市場金融服務事務的委員查裏.麥克利維日前表示,次貸和金融危機表明以往由信用評級公司實行自律的做法已經被證明失敗,因此必須在歐盟層面採取立法行動加強監管。

在監管機構設置上,歐盟委員會目前正在考慮兩套可能的方案。一個是在歐洲證券管理委員會現有框架的基礎上加強成員國對應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另一個方案是建立新的機構,負責信用評級機構註冊,並由成員國主管機構負責監管。

凱爾:運作成本更高

馬利蘭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凱爾指出,鋻於歐盟成員國政府在加強信用評級機構監管方面存在的共識,歐盟委員會推出的新措施很可能會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准。這將對信用評級機構在歐洲市場的操作產生廣泛影響。

他說:“我想,結果可能是評級機構的工作受到歐盟監管部門更仔細的審查。這將使評級機構在歐洲的運作成本更高。但是,我不確定這會使評級的品質比過去有顯著提高。”

過度干預?

三大信用評級公司都拒絕在歐盟委員會新措施正式公佈前發表評論。不過,標準普爾的歐洲法律顧問伊安.貝爾今年9月警告說,歐盟醞釀的監管措施可能會“打開過度干預的大門。”馬利蘭大學的凱爾教授說,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

他說:“歐盟可能會要求評級機構按照歐盟首肯的標準來做出評級。比如,如果標普根據自己的評判標準對一種產品做出評級,但是這個評級並不符合歐盟制定的標準。那麼在某些時候,最終的評級就變成監管者的價值判斷。”

除歐盟外,美國的監管機構也在計劃推出類似措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主席考克斯今年早些時候在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證交會計劃出臺新規定限制信用評級機構向債券發行商提供諮詢服務,並將禁止信用評級機構對那些它們參與設置的證券進行評級。不過,考克斯沒有給出推動這些措施的時間表。

10月底,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專門就信用評級機構舉行聽證會。三大信用評級公司的負責人承認,在利潤的驅動和保住市場份額的壓力下,這些公司在2002年房地產泡沫開始膨脹後為大量次貸相關債券貼上了安全標簽。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