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目前仍在擴散,深不見底。不過世界似乎已經從這場突如其來、迅猛異常的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強烈震撼中清醒了過來。各國政府在繼續推進危機治理工作的同時,人們注意的焦點轉向了未來,開始探討這場危機會對金融業,對世界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美國之音財經縱橫正在連續播送長篇系列報道,詳細探討這場金融危機。
發端于去年六月的次貸危機在經過一年的大體平緩發展後到今年九月份突然惡化,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財務狀況告急,不是被政府接管就是直接置於政府的監督之下。華爾街投行有的被兼併,有的改頭換面成為銀行控股企業。歐洲主要經濟體如英國、德國、法國等都出現類似問題。在一片驚恐之中,信貸市場陷入癱瘓,佔全球經濟一半以上的西方發達世界陷入了一場深不可測的金融危機。
美歐各國政府在這期間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救市行動,從注資、參股、貸款標售到各央行聯手降息,動用資金數萬億美元。到目前為止,陷入凍結的信貸市場已經有所鬆動,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的勢頭得到了控制。
*發達國家金融體系嚴重缺乏監管*
就像發生一場大地震之後,當救災工作暫告一個段落,人們就開始關注地震的影響有多大,今後如何防止災難的重演。對於這次金融危機來說,人們批評的矛頭直指監管不力。
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莫斯指出:“回過頭來看一看這場金融危機就會發現,危機是在全球流動性很高而又缺乏監管,再加上金融工具極為複雜的環境下發生的。各國的金融機構冒險經營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薩莫斯表示,危機首先是在美國的次級房貸領域爆發的,不過這只是一種巧合,因為美國實行的按市值計價的會計原則使得問題暴露的早一些。其實歐洲面臨同樣的問題,其嚴重程度絲毫不亞於美國。整個發達世界的金融體系存在著系統性的缺乏監管的問題。
*降息太多 低息太久*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Ronald McKinnon)認為,導致這場危機的原因,一是缺乏監管,二是利率政策。他對美國之音表示:
“教訓很多,監管和利率政策,很難說哪一個更重要一些。整個金融系統缺乏嚴肅的監管是一個非常突出的教訓。但是,美聯儲習慣用降息作為應對危機的主要工具。現在看,很清楚,2003年到2004年之間利率砍得太多,低利率又保持的時間太長。利率如果接近零,市場機制就很難正常運轉。”
*美歐朝野共識:強化監管*
現在,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從政府官員到國會議員,從專家學者到普通民眾,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英國首相戈登·布朗最近發表文章,提出加強監管的四項主要內容。一是對金融機構進行跨國監管,二是全球採取共同的會計和監管標準; 三是對金融機構的主管人員的薪酬要靈活處理,努力工作有獎,但不負責任的冒險經營必需受到懲罰;四是在國際機構之間恢復世界經濟早期報警機制。
事實上,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非常廣泛,使人們不僅發現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而且還看到了在繁榮時期被人忽略的一些問題,如貧富差距的問題,政府作用的問題和經濟全球化與地方就業流失的問題等等。人們在對危機進行廣泛思考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議。
*新型資本主義取代市場資本主義?*
華盛頓的哈德遜研究所的經濟政策研究部主任艾文·斯特爾澤(Irwin Stelzer)認為,下一屆政府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無可避免地會加強政府干預,加大監管力度。他認為,美國式的市場資本主義制度將由一個更強調政府作用和社會平等的新型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
斯特爾澤在他新近發表的一篇題為“新型資本主義”的文章中解釋說,在這個新制度中,金融機構為了得到政府的資金而放棄了自由;境況不好的企業為了獲得經營失敗保險而接受政府的監管;業界要保存就業機會而會犧牲自由貿易的優勢; 對富人加稅成為糾正收入分配不均的一個必要手段。
不過,對於正處於 醞釀階段的這些改革思路,有不少專家感到不安。他們擔心,改革如果過激,將會對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國際地位帶來不可預測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