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10月19日電】 目前的金融危機使很多人想起了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擔心當年的災難再次重演。那麼當年的大蕭條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20世紀初,信用借貸、炒股這些概念隨著經濟的繁榮而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可是到了1929年,股市崩盤揭開了大蕭條的序幕。美國的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大量銀行關閉,股票一落千丈,損失高達90%。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失去了工作。不過對很多仍然健在的美國老人來說,當年的大蕭條可不只是這些籠統的數字和紀錄,而是他們童年的親身經歷。居住在華盛頓地區的四位老人講述了他們記憶中的大蕭條。
這幾位老人的經歷雖然各有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他們都記得當時家人告訴他們,只要一家人互相扶持,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睡在走廊*
莎麗.巴都在愛奧華州長大。她父親是個有名的銀行家,所以她們家在大蕭條之前從沒經歷過生活困難。
她說:“我今年88歲。對於大蕭條我記憶猶新,因為我父親是個銀行家。銀行關閉以後,很多人把憤怒發泄在銀行家身上,我父親不得不離開家鄉,因為有太多人給我們家打電話,要和我父親說話。我們的生活方式變了。我們搬到了一個小公寓,我沒有自己的臥室,只好睡在走廊。我還記得那天晚上我無法入睡,因為身邊總是有人走來走去。”
*自己動手做玩具*
喬治.波特來自亞特蘭大。他回憶說,小時候常常到鄉下過暑假,因為當時吃的東西雖然不缺,但也不富裕。
他說:“我叫今年90歲。小時候我沒意識情況有多惡劣。那時候的確困難,但還不至於太悲慘。我們要自己動手做玩具,在地上玩石頭,褲子膝蓋都磨破了。我們找塊空地就可以打籃球,連那個籃球都破破爛爛貼滿了膠布。我記得有一次我撿到一個裝煙草的袋子,我一邊走一邊踢著它玩,後來我突然想到也許裏面有什麼好東西,打開一看,哇,裏面有一張5塊,兩張一塊的鈔票,一共7塊錢,天哪,我覺得自己簡直髮財了。不過這件事我從來沒告訴過別人。”
*衣服沒穿壞不能扔掉*
喬治的太太路易斯的童年在康涅狄克州渡過。她的父親保住了工作,但全家人必須過著勤儉的生活。
喬治的太太說:“我是馬上就要89歲了。我想說一說我們的親朋好友們的遭遇。我的一個小朋友,就住在我家馬路對面,她的父親自殺了,我還記得這件事帶來的震驚。我們當時意識到很多人陷入了困境。我們家算是比較幸運,因為當時我看到很多穿著西裝的人到處找工作,什麼活都願意幹,只要能掙一頓飯錢就行。那時候我們有一個信念,一件衣服沒有穿壞就不能扔掉。現在我就看不慣別人亂扔東西。其實就在大蕭條之前我們也經歷了一個過度消費的20年代,和現在的情況實在太像了。”
*用面口袋作內衣*
弗郎西斯.阿姆伍德.傑克遜來自佛羅裏達,她說全靠母親,全家才渡過了難關。
她說:“我今年89歲。我父親35歲的時候去世,我母親要養大7個孩子,她自己給我們做衣服,她做的連衣裙好看極了。那時候我們買麵粉都買24磅一袋的麵粉,因為我們每次要走兩英里把那袋面扛回家。面吃完了,母親還要用面口袋給我們作內衣。大蕭條的時候,吃的東西當然很貴,我們吃完了西瓜,連瓜皮都捨不得扔,放點兒糖繼續吃。小時候我們有一首歌唱得就是口袋裏沒有一分錢,日子過得很艱難,但是我不沮喪,我心中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