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香港選舉 民生重要,民主也重要

香港回歸後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日前結束。在30個直選議席中,民建聯獲得7席,自由黨獲得0席,泛民主派獲得19席。

加上功能組別中獲得的3席,親北京的民建聯合共取得10席,結合另外30個委任議席(由北京委任)中的席次,民建聯仍維持第一大黨地位。這是當前香港立法會機制使然。

為北京所忌的泛民主派,結合功能組別中獲得的4席,合共取得23席,繼續保有在立法會中三分之一以上席次,繼續擁有否決政府提案的能力。這一結果,讓許多人「跌破眼鏡」。因為,各項選前民調都顯示,這次選舉,十分不利民主派。

香港經濟形勢不壞,有人認為:這有利於強調民生的「建制派」(包括民建聯、自由黨等親中黨派),不利於強調民主的泛民主派(包括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等);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勝,民主派大敗,有人估計:這一結果,將在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中重演;是次選舉,投票率低(45%),中間票減少,有人判斷:建制派將因此大獲其利,民主派則可能「一敗塗地」;另外,鑑於陳方安生、李柱銘等民主老將不再參選,有人以為:泛民主派「大勢已去」。

然而,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建制派竟然大敗!尤其代表商人利益、親北京的自由黨,竟至全軍覆沒。

民生重要,民主也重要。畢竟,人類不是低級動物,僅以溫飽為滿足。況且,香港高度發達,資訊暢通,教育完備,沒有任何理由阻擋香港民主進程,即特首與立法會的全面直選(「雙普選」)。

即便中國內地,也已經具備官員直選條件。僅以趙紫陽時代開創、現仍在進行的農村基層選舉為例,事實證明,在廣大農村,有此基層選舉(儘管存在種種不足),遠勝於無,在相當程度上,它調動了村民積極性。這是二十餘年來中國農村社會相對穩定的重要原因。基層可以,中層和高層如何又不能?中國城市裡,民眾受教育程度更高,鑑別力更強,如行選舉,比諸農村,應該更有序、更有效。

中共對香港影響日劇,有目共睹。尤其今年,北京奧運的舉辦,據說空前加深了港人對政府的向心力。其實,即便還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內地風潮,都往往能影響香港。比如,中共在內地掀起「文革」期間,香港就同時出現紅色暴動,釀成燒殺與流血慘禍。

香港回歸,內地對香港影響更大。北京可以任命特區政府,組建並支配親共政黨,還通過其駐港機構、媒體、線民等,全盤掌控香港。另有駐軍,足以威懾港民。許多香港本地媒體,感受北京威勢,看中共臉色,也紛紛「自律」。

即便如此,在香港,親共勢力仍然不能「一統天下」,民主力量依然大有市場。香港民意如此,北京自當反思。

在這屆香港立法會選舉中,若干細節,值得留意。在泛民主派陣營,以街頭運動為主的梁國雄、黃毓民等,均高票當選。由他們組建的社民連(「社會民主連線」,被稱為「激進民主派」),成立不到兩年,就一舉拿下3席,成績驚人;反觀經營多年的公民黨(被稱為「理性民主派」),卻未獲全勝。另外,近年帶頭與北京妥協的資深民主派議員劉千石,竟首次落選。

這反映,在香港社會,即便街頭運動家,也具有相當民意基礎,為社會認同的重要改革力量。外號「長毛」的梁國雄,在任何場合,均不忘呼喊「平反六四」口號,人們聽之不膩。這說明,只要你堅守信念,持之以恆,不計得失,布誠信於天下,就必能得到民眾的支持。

在親北京陣營,也出現同樣效應。董建華任內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當年因力推「二十三條」而下台;去年立法院補選中,又敗於陳方安生;今次以個人身份再戰,竟能當選,連民建聯的「票王」、「票後」們都望塵莫及。葉劉淑儀堅守的另一種信念,同樣擁有另一種選民。

這就是民主。不是倚仗強權,而是憑籍信念,不是依靠暴力,而是秉持和平,公開發言,公平競爭,贏取民眾授予的權力,並接受民眾的監督與制約。民眾由此安心,社會由此平衡,國家由此安定。在此基礎上,各項經濟、建設、民生等,也必獲得相對協調的發展;各種收入、支出、資源等,也必獲得相對合理的支配。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