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會忌諱日全食

《後漢書誌第十八》中講到:"日蝕說曰:‘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虧,為陰所乘,故蝕。蝕者,陽不克也。'",意思是說日全食與帝王人君有關,是"君道有虧"而造成的。

還解釋道:"管子曰:‘日掌陽,……陽為德,……是故日蝕,則失德之國惡之……",那麼日全食的發生與失德有關。

《晉書天文志》中則說:"日蝕,陰侵陽,臣掩君之象,有亡國。"

唐李淳風《乙巳佔》亦云:"日蝕,必有亡國死君之災。"

看來,這才是古人為什麼會忌諱日全食的出現,原來它的發生會導致亡國亡君,難怪古代的君王會因此下"罪已詔",修其德,大赦天下,以避災禍。

《後漢書孝桓帝紀》記載了在漢桓帝建和三年五月發生日蝕時,桓帝即下詔雲:"日食毀缺,陽光晦暗,朕祗懼潛思,匪遑啟處。"並令因罪被發配邊疆的人員"悉歸本郡",以示"修德"。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