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世代青少年的網路世界需要父母一旁守護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特稿)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十六歲的巴西男孩馬蓋茲在多位網友的慫恿與幫腔下,在家裡的浴室燒炭自殺身亡。

二零零八年二月,巴西Allegro唱片公司發行一張原創者名叫Yonlu的音樂專輯,裡面收錄了他生前在私人部落格發表過的二十三首樂曲。

Yonlu是馬蓋茲在網路世界使用的名字,專輯裡的音樂是他唯一留給現實世界的真實紀錄。但不論是Yonlu還是馬蓋茲,都在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這一天告別人世間的一切。

在電腦資訊膨脹的今日社會,使用網際網路越來越普遍,尤其是e世代的年輕人,但上網歸上網,並非人人都會沉迷於網路世界

「網路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壞處,部落格對年輕人建立其主觀意識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透過社群的認同,為自我在現實世界裡定位」,臨床心理學教授露琪亞.馬西耶說。

馬蓋茲在網路世界裡找到他的創作空間,與許多在現實世界裡可能永遠不會見面的人產生交集。但另一方面,這類交集也可能導向錯誤的人生觀。

例如奪去許多年輕女孩生命的「厭食症」。在沒有網路之前,她們彼此不認識,藉由網路的溝通,開始交換有關厭食症的心得,但她們並非尋求幫助,而是希望獲得更多人認同此行為絕非病態,而是一種「風格」。

露琪亞.普力諾是私立中學的電腦老師,卻不允許正值青春期的子女設部落格。

她認為,他們還在成長階段,思想較衝動,覺得自己很神勇,卻又沒有什麼準則,很容易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洩露自己和家人的隱私,甚至受到錯誤、有害的引誘。

馬西耶認為,網路流通是無從抑止或控制的,父母、師長唯一能做的還是依循經久不變的道理:如果你愛你的孩子,就要在一旁守護他,甚至反過來利用網路在彼此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與孩子分享網路世界裡發生的事。

對年長一代的人來說,網路世界裡發生的一切,也許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對e世代的年輕孩子而言,他們的愛、恨、生、死,有可能都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決定。

她說,對這些孩子而言,現實與虛擬之間沒有很大的差別。現實感強烈的人看電腦螢幕是一堵冷冰冰的牆,但他們卻能來回穿梭自如;除非對現實世界完全沒有眷戀,才會沉迷在網路世界裡。

在忙碌的社會裡,為人父母者或許也一樣沒有很多準則,但如果父母愛孩子的心,甚至足以為他們入地獄,那麼採取主動陪孩子走一趟網路世界,相形之下,豈不是小事一樁。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