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結合正在進行的水資源展覽,上周末舉辦了一場“三峽水壩對全球影響”的討論會,邀請《河水變黑了》一書的作者伊里莎白 依科納米,以及哈佛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討論中國水利工程帶來的問題和民間的努力。
哈佛大學亞洲研究所執行主任戴德勒 凱薩姆分析了三峽修建水壩造成的經濟和文化損失。政府估計移民1百40万人,實際數字遠高于此。重慶和成都今后12年,還將安排2百万到4百万三峽人口遷移到城郊。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水資源組組長凱西 布朗列舉了長江水系面臨的問題。建水壩使水流變緩,沿途沉積物增加,減少了湖泊蓄水能力,洪水會在下游造成災害。
而且進入東海的營養物質減少,也影響了東海的魚類生態。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亞洲研究部主任伊里莎白 依科納米介紹了南水北調工程的問題:東線原本應該已經完工,但是發現水污染嚴重。目的城市天津說不要這种水。現已比預定日期晚了兩年。 要遷移安置的人不能發展任何項目,生活停滯,非常不滿。
依科納米說,建三峽水壩的時候,中國還沒有從事環保的非政府机构,現在已經有3000個。來自基層的努力和新聞記者想報真相的愿望,使政府不能無所顧忌的一味推動修建水壩的計划而不考慮周圍百姓的生活形態。
討論會邀請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譚競嫦主持,她說,中國當局仍以掌握權力為优先考慮,環保局需要控制哪些有關環境的資訊是需要保密的。
譚競嫦:“如果你控制信息太廣泛,就會影響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解決問題必須要有信息。而且不能有封鎖的。”
新唐人記者蘭青紐約報道。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08/01/28/a7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