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析安倍請辭對亞洲政治的影響

【新唐人】【主播】安倍晉三是日本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年輕的首相,上任不足一年就黯然下臺。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認為安倍辭職的理由之一是健康問題,針對安倍突然表明辭意,珮怡,學者專家怎麼解讀安倍請辭的原因?以及安倍請辭之後,對整個東亞民主國家之間區域合作的影響?

【記者】是。台灣大學明居正教授認為,七月份日本參議院選舉敗選,是日本戰後自民黨第二大次重大失敗,聲望不振,失去動力,促成安倍辭職。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明居正:「當時的原因很多,與他的用人不當,接二連三的閣員爆發醜聞,跟國民年金與養老金都很有關係,不過我覺的最重要的核心點,他自己也承認,他的凝聚力不夠,也就是說他的政治魅力跟協調力不夠,我覺的是最關鍵的。」

而一般認為,安倍在一週前,澳洲悉尼記者會上針對反恐法的發言,亦為其辭職原因。

此外,安倍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開幕前與美國總統布什、以及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所進行的安全會談,被視為日本加強亞太地區民主防禦陣線的積極作為。學者指出,安倍辭職,並不會改變日本與其他民主國家進行區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亞洲幾個民主國家之間的合作,在現在美國困頓於中東反恐,伊拉克戰爭的時候,變成日本採取比較積極主導的角色,麻生太郎基本上也是這樣的路線,所以說因為安倍的下台會導致日本它在尋求亞洲民主合作會比較卻步不前的話,除非是一個跟麻生和安倍立場完全不一樣的人才有可能,但目前來看,我還短期看不出來有這種跡象。」

【主播】值得一提的是,安倍不同於前任日本首相,面對中共軍事擴張,雖與其他國家共組防禦陣線,但另一方面也極力修好與中方之間的關係,珮怡,針對此學者怎麼分析?

【記者】是,安倍出身顯赫政治世家, 2006年9月26日,獲選為日本首相,當時支持率達百分之六十。

夾帶高度民意支持,安倍開展自主的外交政策,上任不到十二天,安倍即前往中國與南韓訪問,進行改善外交關係之旅;但同時也不忘與其他國家連結,安倍於今年八月底訪問印度期間,大膽提出「更廣泛的亞洲民主聯盟」關係,並在演講中暗喻亞洲民主國家應聯合起來以抗衡中共。

值得注意的是,星期三安倍辭職,正好是中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抵達日本東京進行友好訪問的第一天。學者認為,這恰好可讓中共官員看見自由世界如何在首相突然下台,而社會不因此而崩解。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民主國家他對於民主的機制,以及法治精神的遵守,不會因為領導者突然辭職而讓整個國家陷於危機。這和中國狀況非常不一樣,因為中國到現在的問題都會把它直接聯繫到未來國家政治的繼承,或是政治發展的危機,如果繼承的問題沒有好好處理掉。」

預計自民黨將儘早實施總裁選舉,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自民党幹事長麻生太郎極有可能成為日本下任首相。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