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評中共非洲政策是新殖民主義

【新唐人】中共近年來擴大在非洲的勢力,是國際媒體關注的一個焦點。《紐約時報》8月20日發表一篇評論指出,中共對非洲的政策是「新殖民主義」。下面請本台記者 黃珮怡介紹有關情況。珮怡你好﹗

記者: 主播好﹗

《紐約時報》的這篇報導說,從南非的錳礦到尼日利亞的鈾礦,從蘇丹的油田到剛果的鈷礦,都有中共的影子。同時中共向非洲國家大量出口服裝、冰箱等成品。這些阻礙了非洲國家的生產能力,以及發展更健康的多元化經濟。

報導以尚比亞為例指出,便宜的中國物品充斥非洲各地市場,導致尚比亞的紡織廠和其它工廠接連關閉,失業率攀昇。

尚比亞商會領袖霍納尼說:「這種出口原料,再把廉價品輸回的做法,不是進步,而是殖民主義」。

去年競選尚比亞總統失利的候選人薩塔認為,「中國像前人一樣,在剝削我們。中國取代西方成為非洲新的殖民者」。

主播:實際上,中共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對非洲的大量援助。去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期間,中共當局宣布減免非洲國家所欠的100多億美元的債務。針對這一問題,國內的專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記者:前陝西電視台經濟欄目編輯馬曉明指出, 在毛澤東時代,中共曾經為了拉攏非洲國家以便獲得進入聯合國的票數,搞無償的經濟援助。

他說:「 現在免除100多億美元債務呢,很重要的考慮仍然是在拉這些國家的票數。其次就是經濟的考慮,中國領導人紛紛跑出去找石油、找能源和礦產。中國因為是專政體制,廣大的國家公民連知情權都沒有,因此只有執政者做這樣的決定」

記者:馬曉明認為,在經濟上,中共既犧牲中國人民利益,也犧牲了非洲國家人民的利益。

它主要和國家上層交往。所以為什麼在達爾富問題和利比亞遭到綁架、暗殺和反對的事情,因為許多沒有決定權的部族覺得他們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記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S. Nye)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似乎相信它可以通過與蘇丹那樣糟糕的國家鎖定石油合同來保障石油進口。但是,這種短視的重商主義手段,造成像達爾富爾那樣的外交問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