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結構失衡 物價再創新高

【新唐人】根據中共官方統計,七月份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6%,創下十年最高水平。顯示通貨膨脹的壓力非常巨大,中共之前的宏調措施幾乎沒有收到成效。老百姓荷包大幅縮水,民怨急升。專家指出,中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并引發許多經濟問題,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中共官方宣稱,今年上半年,鋼鐵、建材、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工、電力等六大高能耗行業增加值合計增長20.1%。工業增長和出口擴大集中在以犧牲 環境、資源和人民的健康為代價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國出口的增加是靠廉價的資源和勞工換來的。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中國的人均資源是非常少的,出口商品就等于出口資源,所以這樣大量的資源出口,實際上給中國帶來的是禍患無窮的,商品它的低廉價格,它沒有考慮到資源環境的損失”。

六大高耗能行業的利潤則占到全部工業利潤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表示從這种低成本的投資中得到最大好處的是政府控制的國有壟斷企業。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事實上是政府介入在里面控制著銀行,所以他控制著資金,它都是政府在那里投資,就會有壟斷跟特權的問題,然后國營企業資金成本取得較低,它又控制基本原材料價格,利潤就增加嘛”。

張清溪教授還表示壟斷特權腐敗減少,貧富差才會縮小,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是由消費帶動,老百姓沒有享受到經濟增長的福利,原因是多數人工資過低,中國的教育、醫療、住房費用太高,人民不敢花錢。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指出,國內貧富差距太大,老百姓工資分配不合理。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國內貧富差距太大,普通老百姓收入非常低,工資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僅百分之十二左右,世界平均是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中國人的工資應該翻四到五倍才合理,壟斷企業都是高收入高福利的,不僅利潤獨占,它虧本了還要國家財政補貼,就是一點都不合理。

中國經濟失衡引發環境破坏、貧富不均等問題,而外貿順差過大和熱錢的流入這兩個因素導致外匯儲備過多,在貨幣供給急速增長下,加大了物价上漲的壓力。

新唐人記者陸芳 熊斌采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