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前文化 卑南文物再現風華

【新唐人】被列為台灣一級古跡以及世界文化遺址的史前卑南文物,在沈睡千年、出土26年之后,日前由台灣大學歸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并從22日起無限期展出。史前館強調,參觀的民眾可以用最近的距离,目睹2千到5千年前史前文物的標本,也可以在宏觀与微觀的探究中,尋找人類生存的意義。

座落在台灣台東的卑南文化公園,也是台灣第一座現地發掘展示的遺址公園;1980年台東鐵路工程開挖時,發現了許多大型石柱、成群排列整齊的石板棺,以及棺內大量的陪葬文物,不但讓人惊訝史前人類文化的進步,也帶給考古學者許許多多待解的謎題。

【卑南遺址公園主任 楊宗瑋】:在考古家紀錄的1千6百具石棺中,百分之99.9全部都是朝向這座山,它叫做都蘭山,是不是有其它意義,我們不知道,但顯然它有著一种精神上的象征。

從石板棺內出土的2万件以上精美的陪葬品,包括石器、陶器和玉器,都顯示當時已有高度的文化;至于被當作卑南遺址地標的月形石柱,根据最新的推論,它可能是史前人類觀測星象的工具。

【卑南遺址公園主任 楊宗瑋】:這些5千年來的各項工業的技術,都將在我們卑南文化公園,向全世界的人推出。

也許,你我很難想像,這塊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墓葬遺址上,曾經存在著擁有高度文明的卑南文化人,為甚么他們在二千年前突然消失,有興趣的話,不妨一起來探索,尋找答案与啟示。

新唐人記者 龍芳 方傳圣 台灣台東采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