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
馬來西亞陳氏書院
記者 ﹕在吉隆坡的熱鬧地段﹐車水馬龍的公路旁﹐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佇立於市井的喧鬧之中。它﹐就是擁有一百多年曆史的陳氏書院。陳氏書院是一座中國南方宮殿式建築。左旁觀音寺﹐並與中華大會堂遙遙相對。為吉隆坡的市容增添不少特色。
陳氏書院其實是馬來西亞的血緣性組織。在馬來西亞﹐有很多華人的鄉團組織﹐陳氏書院的宗親會秘書長陳國慶先生首先簡單介紹了馬來西亞鄉團組織的歷史背景。
陳國慶﹕這個馬來西亞的鄉團組織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是滿清末年﹐滿清末年在中國社會是非常動蕩的﹐人民生活﹐民不聊生﹐每個人生活非常困難﹐農村破產。當時﹐許多農村的人民都希望到海外找一個希望﹐找到新的發展。甚至有一些人以’賣豬仔’的身份﹐賣到南洋來。那麼﹐他們來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的鄉團、有關係的農村啊、鄉村啊或省啊一個地方的﹐語言相近嘛﹐大家就集合在一起。也有一些以血緣性的、姓氏關係的集合在一起﹐就這樣有這個鄉團組織。例如有﹕潮州會館、海南會館、還有福建會館、廣肇會館這些有百多年曆史的組織。那麼﹐陳氏書院是以血緣性的組織﹐到現在已經108年了。
記者 ﹕馬來西亞的陳氏書院仿照中國的陳氏書院﹐是吉隆坡市內少有的中國南方宮殿式建築﹐陳國慶先生仔細講述了陳氏書院的建立經過。
陳 ﹕1894年的時候﹐廣東的陳氏書院成立並舉行開幕儀式。當時我們這邊的一個礦家陳秀連﹐他到廣州去參加陳氏書院的成立典禮。廣州陳氏書院當時叫着陳家祠﹐建築的宏偉、建設、各種彫刻都讓這個陳秀連感到非常的讚嘆。他有一個願望﹕希望在吉隆坡也能夠建立一個同樣的建築物。他回來以後就跟許多的宗親們討論這個問題。剛好這個時候英國政府在茨廠街頭有7間店屋的土地下標﹔當時陳秀連公個人就以5百元標到這塊地﹐標下這塊地後﹐跟同鄉討論了﹐就開始計劃、建立。當時就到廣州去請一些工匠來建築﹐我們的許多的磚、瓦、瓷雕、陶雕都是從廣州運來的﹐還有石柱子據說是由馬六甲運來的﹐請中國的雕工師傅來這邊彫刻。整個陳氏書院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那麼這個陳氏書院在建築一半時﹐剛好是經濟風暴﹐影響了陳秀連﹐他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整個工程整個都差不多停頓了。那時﹐有一位叫着陳再田的人﹐有一年在祭拜總墳時發了一個願﹕能開採到這個錫米倉﹐(所謂錫米倉就是很多錫米集中在一起的地方)﹐我就把我所賺到的錢投到陳氏書院的建筑上 。這個陳氏書院的建築工程從頭到尾差不多整10年。就是說建到一半時﹐剛好是經濟風暴﹐整個工程停頓下來﹐接着就是陳再田公在開採錫米賺了很多錢﹐就投到陳氏書院的建築﹐所以整個工程差不多前後10年才完成。
記者 ﹕馬來西亞的宗親組織裡就只有陳氏宗親使用陳氏書院這個名稱﹐這裡有一個歷史原因。
陳 ﹕我們使用陳氏書院這個名稱是跟廣州的陳氏書院有關係。廣州陳氏書院當時原來叫着陳家祠﹐現在也叫陳家祠﹐為什麼後來使用陳氏書院﹐是因為當時滿清末年的時候有一個革命黨’國民黨’﹐那時﹐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門會’﹐就是要推翻滿清﹐他們很多的這些組織都附(屬)在宗教的組織、甚至於一些宗祠﹐家廟的組織裡面。所以這樣的情況﹐滿清政府就不讓用祠堂這個名字。陳家祠當時就不被准許用﹐他們在開始建築的時候就改用書院的形式﹐叫着陳氏書院。
記者 ﹕吉隆坡陳氏書院的建築仿照廣州的陳氏書院﹐所以﹐其建築風格也很有特色
陳 ﹕陳氏書院是一個以中國南方的建築物﹐中國南方的建築物包括福建的閩南式、廣東的粵式﹔那麼﹐廣東粵式在馬來西亞是非常少的﹐陳氏書院的粵式建築就別于閩南式的建築﹐所以﹐整個看起來外表不一樣﹐整個建築物跟祠堂一樣﹐屋頂上都有各種戲出﹐包括這個﹕二十四孝﹐有二十四孝的陶雕﹐還有各種中國的歷史故事﹕薛仁貴征東、穆桂英、楊家將啊之類的﹐還有各種佳官俊杰﹐一種很興旺的情況。就是說各種戲出在屋頂上保持長久的演出﹐讓我們的祖先可以長期看這個表演。我們陳氏書院之外還有這個木雕、石彫也是一種特色﹐還有一些鐵雕﹐不過鐵雕有很多懷了﹐以前就把它拆掉了。
記者 ﹕在保存陳氏書院這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蹟這個問題上也面臨一些難題﹐這主要和陳氏書院的座落地點有關。
陳 ﹕陳氏書院是在吉隆坡這個中心地帶﹐商業價值很高﹐地的價值很高﹐許多人都虎視眈眈﹐他們想把這個地方征用為商業用途。我們陳氏書院在這個一百年週年紀念﹐就是1996時﹐因為看到這個書院非常舊了。就希望把它恢復原貌。當時我們的會長拿督陳良民答應負責向我們的宗親們籌集一百萬﹐來使它恢復原貌。當時﹐我們討論是不是要把它整個換新的﹐到廣州去訂新的東西把它換上去。討論後結果認為這是一個歷史古蹟﹐我們不應該隨便動它﹐雖然受到破壞﹐我們也要保存它的原貌。
記者 ﹕陳國慶先生在保持陳氏書院的原貌方面不遺余力﹐高牆上的這幾幅對聯本來被棄置在雜物房內﹐被白蟻蛀蝕﹐就是陳先生把它們搶救回來的。
陳 ﹕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有一位中國老先生來這裡參觀﹐他問我說﹕你們這裡有很多有價值的對聯怎麼不見了﹖到底在哪裡啊﹖當時﹐我也不曉得是否有這些對聯﹐就問一些老工人﹐他們說那些髹漆的工人把它們收藏在收藏室裡面。我說那些是很有價值的東西﹐我就把它搬出來﹐可惜有一小部份被白蟻蛀了﹐我們就把它搶救過來﹐重新髹漆﹐重新掛上。
記者 ﹕陳氏書院無論是從建築或名稱都有別于其它馬來西亞的鄉團﹐這使它成為吉隆坡乃至馬來西亞最有特色的鄉團組織。陳氏書院在吉隆坡市已經佇立了一個世紀﹐見證歷史的變遷﹐從殖民地時代到日治時期﹐再到馬來西亞的獨立和目前的迅速發展﹐無論週圍的環境如何改變﹐它仍悄然不動﹐觀看人世間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