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第130_A期

【新唐人】大千世界第130_A期

觀眾朋友﹐新一期大千世界又和您見面了﹐在這次的節目中您將欣賞到﹕

用瓶子建的房子

澳大利亞舉行世界太陽能汽車賽

立陶宛的汽車體育活動

聰明的襯衣

以色列士兵的最新需要

肯尼亞奈巴沙湖

哥倫比亞瀕臨消失的古老采鹽業

德國泊瓦圖騾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欣賞大千世界。

============

用瓶子建的房子

一名巴西男子用了1万個左右的廢棄塑料瓶子修建了一座房屋。

里約一家酒吧的老板利奧-奧里維拉(Celio Oliveira),從沒想過他每天都會見到的

瓶子,有一天竟會變成他的房子的牆壁及家具。

奧里維拉的建筑開始于几年以前,當他為了清洁里約的麥基(Mage)海灘而撿瓶子時,

原本只想在他的酒吧建一道牆,但是很快的他發現他有足夠多的瓶子可以蓋整個一

座房子。這座位于奧里維拉酒吧附近的房子,大約用了1万個塑料瓶子,其中包括一

間客廳、一間臥室及一間小廚房。

利奧-奧里維拉(CELIO OLIVEIRA)說: “之所以建造這座房屋,是因為我們有一些建

筑工作,并且這些瓶子沒辦法處理。"

奧里維拉找了當地家境差的孩子們來幫助他實現這個資源回收利用的想法。

一個幫忙的孩子說:“如果我們繼續做下去,海灘就會變得清洁,沒有垃圾。”

奧里維拉提供給孩子們食物,衣服及住所來換取廢棄的瓶子,他希望藉此對孩子上

一堂環境保護課。他表示:“有人說公民是一种政治形式。而我們作為一名公民的

職責是當我們年輕時不去砍伐樹木或獵殺鳥儿。”

由于奧里維拉的計划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有一所學校已經委托他再建一間塑料瓶

房屋。

================

澳大利亞舉行世界太陽能汽車賽

在橫穿澳大利亞沙漠的第七屆世界太陽能汽車挑戰賽上,荷蘭的努昂太陽隊在22支

參賽隊中一馬當先。

星期天(10月19日),由22輛太陽能動力車組成的車隊開始了他們橫穿澳洲大陸的世

紀之賽。

今年的比賽號稱是科技和耐力的終極檢驗,自達爾文到阿德萊德全長3,010公里的賽

程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熱因此也是最快的。

當地時間早8點,賽車們离開達爾文市開始了穿越澳洲中部的旅程,預期他們將于10月

22日星期三開始抵達終點阿德萊德。

人們喜愛的荷蘭努昂太陽隊(Nuon Solar Team)的賽車很早就處在了領先的位置,在

2001的賽事中這輛車曾創下32小時39分的記錄。

從達爾文往南320公里就到了凱瑟琳。這在里所設的7個檢查站中的第一個,“努納

2號”(Nuna II)以兩分鐘的优勢領先于位處第二的“四維立方”號。“四維立方”號

(Tesseract)是由來自美國麻省理工的小組駕駛的。

當賽程進入第二天,荷蘭“努納”隊的戴-德里克-坎茨稱形勢良好。

他說﹕“我們還處在第一位,對此我們很滿意。”

不過他的小組期望能有更充足的陽光。

他又說﹕“我們今天比昨天開的慢了一點,只是為了充電;今天早晨我們做了一次

靜止充電,車停在那里等著太陽出來補充能源;陽光不是很好,所以我們只得開慢

點來捕獲太陽光。”

墨爾本的“極光”號(Aurora)赶上來處于第二。他們曾是1999年的冠軍和2001年的

亞軍。

這次挑戰賽共有22支車隊參加,其中七輛車來自澳大利亞,其余的則來自日本、台

灣、波多黎各、馬來西亞、荷蘭、法國和德國。

這項賽事是由丹麥出生的探險家漢斯-托斯特拉普(Hans Tholstrup)發起的。1982年,

漢斯駕駛世界上第一輛太陽能汽車“安靜的抵達者”號(Quiet Achiever)力行20天,

行程四千多公里,從悉尼到佩斯穿越澳洲。

=============

汽車體育活動

舊車改裝的高速馬力被稱為“熱棒”的汽車脫离市區街道被帶入立陶宛(Lithuania)

的第一個“加速賽車”跑道。

“熱棒汽車(舊車改裝的高速馬力汽車)”如狂風暴雨般席卷立陶宛。這些拼湊改

裝的私家車已成為許多擁有者的狂熱,但最終是其速度而非其外觀來得重要。

迄今在公路上賽車還屬犯法,它們通常是在黑夜里進行,同時賽者還得冒巨大的風

險。

希望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防止這种危險的行為,賽車迷最近組織了

‘發展立陶宛首個業余加速賽車跑道’,在這賽車跑道上“熱棒汽車”擁有者可測

試他們跑車的引擎和外觀。跑道還具備了觀眾保護柵欄和專業的計時鐘。

迄今為止,200米長的跑道是最受賽車者歡迎的,他們在這以不同引擎容量的車輛─

由2000至5000 cc─進行各別競賽以贏取獎品,同時也進行了一种發展迅速稱為“漂

流(drifting)”的體育活動。這里大多數的車輛擁有標准街上汽車動力的雙倍-

有些甚至高達730馬力。

“我們主辦這項競賽,因為我們要促進這种汽車體育活動,同時也想在立陶宛提高

汽車體育活動的興趣水平。” 跑道經理埃德蒙達斯-克利赤恩納斯(Edmundas Krischiunas)

說。

在第一天的競賽上,大約四十輛汽車參加了一系列的競賽項目。最后是耶質吉-資

嘛利夫斯基(Yezhij Xmelevskij)以他改裝過的富士偉根卡拉多(VW Corrado)僅

用了7.0108秒達到最高164.98公里的時速完成賽程。資嘛利夫斯基(Xmelevkij)說

他滿意他的創作的表現。“我花了很多時間并進行了許多精巧的改裝在我的車子上。”

他在贏得當天決賽的錦標前這么說。賽車迷也對跑道感到瘋狂-全長僅有200米的距

离讓他們一目了然看到賽事的開始到結束。

=============

聰明的襯衣

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件聰明上衣,當穿上這種衣服的人遇上危險時,上衣會發

出危險警告。

如何讓年長者身體健康,以及當他們不小心發生意外時該如何保護他們,已經是整個

亞洲社會,面臨人口平均年齡快速老化的一個主要議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副教授法蘭奇斯.鄭(Francis Tay),和他的同事們共同研發出一

件不只是聰明,還可以確保人們安全的上衣。

上衣被裝上一個稱為「衣著」(Memswear)的裝置,這個新發明的裝置普遍使用在微電

子機械系統工程上(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他們把稱為「衣著」的裝置製作成十分微小的體積,人們用肉眼無法看得到它。

這些微小的機器被放置在聰明上衣上,它可以偵測出大部份的震動。

發明者使用藍芽科技(Bluetooth technology)技術來傳輸震動訊息。藍芽是手機和

電腦傳送資訊的一種通訊技術。

鄭教授於星期二(10月12日),在新加坡的數位發展研討會中說:“基本上,它和你在

車上會發現到的汽車的安全氣囊的意義是一樣的。」「我們把這些感應器放在上衣

�,所以當穿衣者受到震動時,例如他們跌倒時,感應器就會偵測到穿衣者跌落到地上

的撞擊。”鄭教授還補充說這種上衣的價格大約是100元新加坡幣(60美元)。

許多治療年老病患的醫生聲稱,年齡在65歲以上的急診病患,有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人,

是因為跌倒而受重傷才被送到醫院來的。

隨著人口不斷的老化現象,使慢性病、跌傷者和老年癡呆症等病患的範圍也逐漸擴大

,每個國家設立老人健康看護中心的費用,已經成為一筆龐大的醫療費用。

醫生們表示,跌傷並不是老年人受到嚴重傷害的最大原因之一,其他還有一些造成老

人受傷害的情形,如對逐漸衰老而感到恐懼、失去自信、行動不便和希望有自主能力

等等因素。

發明這種上衣的人士希望它們可以提供年長者一個方法,讓老年人可以再次找回他

們的自信和獨立自主的尊嚴。

=================

士兵的最新需要

對于配備齊全的士兵你要給他什么呢?是給被敵人圍困的軍人、結合了科技和安全

的最新備件—一把能繞牆角射擊的槍。

只須2千到3千美金之間,一個裝備齊全的士兵可以在他最喜愛的槍上多加一個視覺

系統。有了這配備,在戰斗中他可以安全的躲在牆角后探查、瞄准和開火。

一個流線形的攝像机可以安裝在在步槍或手槍上把影象傳送到士兵手上或頭盔上的

視屏中。然后他可以把武器從隱身屏障后延伸出去,除手臂外他無須暴露身體其他

部分。攝像机的信號也傳送到他背負著的記錄机里。

在以色列海岸城鎮凱撒利爾(Caesarea)的一個軍事基地里的打靶場上,部隊為路

透社電視展示了這視覺系統。在供訓練用的屋子的門口,一名士兵把手槍伸進去開

槍擊中了放置在視線之外的一張紙板目標。另一名則蹲在吉普車后准确無誤的以M-16步

槍射擊。

這系統是以色列公司Helo Point公司所設計,公司說他們的最新產品已經被以色列

特別部隊利用在實際作戰上。一位以色列軍事發言人拒絕評論。

Helo Point公司的董事艾弗拉亨姆-巴爾-大衛(Avraham Bar-David)說:

“只是你能躲在牆角不用暴露自己,同時又能不暴露在敵人的直接炮火的情況下真

正的探查周圍的環境。”“我們在這里所做的其實只是利用現有的科技,這已經在

步兵未來設備的設計中實施了。与其在等待其最后的結果,最后的結論,我們今天

就利用它,今天就開始實施在作戰的環境下來挽救今天的生命和改進士兵的效率。”

在過去,士兵安裝鏡子在槍上以克服隱身在屏障后射擊時所面對的危險,在二十一

世紀的今天,科技帶來了這种電子配備改進了他們的安全。被瞄准的目標現在有很

好的理由在攝像机前要躲避了。

==============

肯尼亞奈巴沙湖

自然、人口和大型企業將肯尼亞美麗的奈巴沙湖卷入一系列大問題。

位於東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的肯尼亞奈巴沙湖( Lake Naivasha),孕育著

珍貴的野生動物,其中包括400多种鳥類、長頸鹿、斑馬和羚羊。成千上万人民–

從農夫到漁夫– 靠湖為生。

漁夫划著獨木舟靠岸,在早已等候著的顧客的熱切注視之下,將捕撈的銀魚放在草

地上。但是,大約800先令(合10美金)价值的魚,和几年前相差很遠。

許多住在岸附近的漁夫抱怨說,在最近十年里,河邊出現的30余家种花農場所帶來

的沖擊。

湖邊土地主組成的非政府組織奈巴沙湖協會(LNRA), 責備河水水平下降和污染增加,

部分原因由於主要為移民人口的、住宅的無計划的發展。人口從二十年前的大約5万

人增加至35万,顯得鎮里的下水道系統太小。

奈巴沙湖協會的主席洛德-安德魯-恩尼斯基倫(Lord Andrew Enniskillen)說"這是

一個淡水資源, 也是肯尼亞少數几個淡水資源其中之一,不可避免, 它應該盡量的

被用來產生工作和外匯等等, 有人可能希望保持它的自然景色不被破坏,這不現實。

在這里种植的康乃馨和玫瑰,為肯尼亞從歐洲贏得了大量外匯, 但是當地人說,他

們是導致污染、水平面下降和減少漁業儲備的一大堆問題中的主要原因。

雖然環境保護者說這里的問題异常复雜, 涉及農夫、漁夫和地方社區,奈巴沙湖邊

人和自然之間的沖突,反映了在非洲河流的普遍問題。

漁夫責備養花農場的殺虫劑和肥料污染了水源, 減少了漁業儲備。批評家說, 大多

數養花農場离湖邊太近,許多有害的殺虫劑和殺真菌劑流入湖中。磷酸鹽和硝酸鹽

也滲入水里,養育著鳳眼蘭, 一种迅速蔓延覆蓋在表面的雜草, 擋住了地上物种的

陽光,妨害漁船。

漁夫說,農場在岸邊使用的強有力的水泵,將魚卵和幼魚從水中吸出,打亂了魚群

的生命周期和減少了漁民的貿易贏利。

不僅僅是漁業儲備下降,水平面也在降低。

該鎮鮮花生產量在肯尼亞居首,園藝產業每年攢取6千3百万美金, 是對肯尼亞經濟

的一大貢獻。

种花需要大量的水,一支花大約使用五公升水。一家名為奧瑟里恩鮮花(Oserian Flowers)

的企業,每個月消耗13万7千立方米的水,每天出口一百万支鮮花。

該公司說,它正在開發一個水回收系統,將達到完全自足自給, 設法將它對湖水所

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以回應消費者的要求,為鮮花种植開拓一條環境友好的道路。

奧瑟里恩鮮花公司的技術經理詹姆斯-克蒙森(James Kelmanson)說﹕"花床底下的水

全部流入加熱消毒系統,經過這個地熱系統,水被淨化,然后水和肥料被再輸入系

統內,被淨化的水再次作為灌溉水源。那么這不僅僅使我們可使用的水量增加了,

而且水沒有流入土壤,因而不會產生污染。"

除了人口上升的壓力和鮮花种植者對水的需求,還有森林砍伐問題。

社區砍樹比种樹更快, 破坏了幫助產雨補充湖水和環境的一個關鍵環節。

對農夫來說, 河水下降在表面上看也許是一個好事,使他們的耕种面積增加,然而,

環境保護者說奈巴沙湖長期的后果可能是可怕的。

但是許多農夫和漁夫說,保護河流的責任應該取決于大農場,而不是為勉強糊口而

辛勤勞動的農夫。

一名小規模的扁豆和玉米种植者約瑟夫-卡摩(Joseph Kamau)說﹕"大農場的消耗量

非常高,它們過度使用水源。"

而且,只要這條湖能夠保證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 居民將難以省視他們生存需求以

外的事情。

===============

哥倫比亞瀕臨消失的古老采鹽業

由於缺乏資金的投入和過舊的交通設施,哥倫比亞古老的鹽節正在緩慢的消失。

自16世紀西班牙人到達之前,哥倫比亞瓦羽(Wayuu)印第安人,在瓜希拉(Guajira)廣

泛區域,就有了慶祝鹽的節日。

今天,政府的忽視、國外的競爭和土地破坏危險著這個貿易,使Wayuu几千年的傳統

瀕臨消失。

在萊提夏-阿圭勒斯(Leticia Arguelles)還是一名儿童時,她就在鹽地里勞動。當

傍晚太陽下山時,一組疲勞的鹽工用鏟子將最后一點閃亮的鹽裝入獨輪車。

阿圭勒斯飽經風霜的臉涂著用蘑菇做成的棕色防晒油。她說﹕ “鹽礦沒有土著人工

作, 所有的婦女,特別是我們曼納烏勒(Manaure)的瓦羽婦女, 在這里工作著、掙扎

著,因為, 沒有鹽, 我們沒有其它收入來源教育我們的孩子。那些希望教育他們的

孩子、那些能夠去上大學的人, 感謝鹽的土產收獲."

哥倫比亞東北沿海的瓜希拉半島,在太陽照射下的沙漠和大風, 有著近乎完美的采

鹽條件。

在曼納烏勒礦,每天清晨, 上百個瓦羽家庭– 包括許多婦女和儿童–离開他們的木

屋去采鹽 。

在太陽光的燒灼下,瓦羽鹽工手持鐵鍬,鐵鎬和木獨輪車,勇敢的工作几小時。

曼納烏勒的鹽由蒸發產生。海水被抽入由堤堰划分的淺池塘。鹽結晶成為巨型的平

板, 有時深度到達六英尺(二米)。鹽工打碎鹽板,提取底下質量更好的鹽層。

鹽傾斜入土墩和然后被需要對口岸, 准備好被裝載。曼納烏勒生產的鹽大多數為工

業用途和養牛業。

世界上最古老的、從古老時期被交易的商品之一– 鹽, 确定了商業的路線。几個世

紀以來,它被用作防腐劑, 羅馬軍隊以鹽作為薪金支付給它的士兵。

作為哥倫比亞80個土著組織之一的瓦羽,鹽不僅僅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具備了深刻

的象征和宗教的重要性, 他們許多傳奇与鹽有關。但是,這种生活方式可能很快消

失。大約2千個瓦羽家庭依靠鹽生存。

由一家公司清盤的國營企業擁有的鹽礦,几年來處於持續衰落狀態。經理瑪麗亞-戴

爾-皮拉-耶佩說,缺乏新的投資、陳舊的基礎設施和來自智利更加便宜的鹽,使鹽

礦失去利潤。她說 “10年前, 我們生產了大約一百万頓的鹽。在1994至95年,60万

頓鹽,現在,對哥倫比亞來說非常遺憾,我們僅僅22万頓."

1991 年, 根据一部認識哥倫比亞土產權利的新憲法,政府和瓦羽人達成了一項開發

鹽礦的協議。

該協議要求建立一個新的鹽公司,瓦羽印地安人會占25%股份。國家將提供社會保險

, 建立一家公立醫院和一所學校中心。

然而,政府已經無視該協議,導致許多權利小組的譴責。耶佩說一些外國公司已經

有意投資鹽礦。但是瓦羽人認為曼納烏勒和它的鹽礦屬于祖先的土地, 反對私有化。

在鹽礦經常發生抗議,一些專家建議瓜希拉的未來經濟應該是建立風力發電,出售

至國家的其它地區。

鹽商阿力夏-拉米勒茲-普恰納(Alicia Ramirez Puchaina)說她將一直在鹽田工作,

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時刻。

普恰納說﹕"我的母親在鹽礦工作。當我孩提時代,我的母親常常帶我來這里,她告

訴我哪些是她的鹽田,這就是為什么我能适應鹽礦的工作,也是我們一直工作的地

方."

她說,如果鹽礦關閉, 瓦羽人將會轉向走私。

貧窮、非法和英國、荷蘭海盜時期的貿易傳統把瓜希拉變成走私者的天堂。

==============

泊瓦圖騾

柏林的菲爾德里克斯費爾德(Friedrichsfelde)動物園里的一頭年幼泊瓦圖(Poitou)

騾,路易斯(Louis),在第一次公開外游時對公眾的注意不知所措。

瑪莉納-芳克(MARINA FANKE)說:“它是極其稀少的品种,也面對絕种的威脅,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騾子就沒什么用處了。它們曾經被用來負載重物越過高山。

戰后這品种就几乎消失了。今天有些人有興趣保護這品种,也就有人開始繁殖它們。”

路易斯(Louis)是在三月13-14日的夜晚出生,星期三(三月23日) 首次在動物園的

騾欄里公開亮相。

這小騾是法國泊瓦圖(Poitou)沼澤地帶的稀有品种。它們是以深褐色的長毛和大

耳朵馳名;它們可長到1.55米高(肩的高度)重達450公斤。路易斯的父親是雄馬博

尼法提斯(Bonifatius)母驢是伊馮(Yvonne),它們雙雙都是在東柏林的菲爾德

里克斯費爾德(Friedrichsfelde)動物園所培育的。

動物園負責照顧騾子的員工瑪莉納-芳克(Marina Fanke)說,泊瓦圖(Poitou)

騾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當它們不在培育供商業用途后,就面對絕种的威脅了。

這种高大的騾子曾經被用來負載重物跨越高山。

對于路易斯(Louis)來說,第一次對公眾亮相似乎令它筋疲力盡,當攝影隊伍和攝

影師离去后,這頭幼騾的長腳長耳都發軟,至此它才有歇息的机會。

==============

觀眾朋友﹐謝謝您收看我們這次的大千世界節目﹐我們下次再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