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第294期】二戰紀念日與太平洋戰爭

【新唐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熱點互動節目又和您見面了,我是主持人安娜。在經過長達十七年的討論和籌建之後,美國二戰紀念園終於在上星期六,也就是五月廿十九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DC揭幕,以紀念一千六百萬參加二戰的美軍官兵。說到二戰我們都會記得太平洋戰爭和抗日戰爭,今天我們就和特約評論員韋實先生和大家一起談一談這個話題。

安娜:韋實你好。

韋實:安娜你好,觀眾朋友大家好。

安娜:韋實,能不能跟我們說一下太平洋戰爭在二戰中所起的作用和它的意義?

韋實:在二戰之中,太平洋戰爭這個戰區是個很主要的戰場,它的意義就是說因為實際上這個戰爭是日本發動的,從大的來講是從侵華戰爭開始,就是從抗日戰爭就開始了,那麼從史料中比較權威的講法就是從偷襲珍珠港開始。這個戰爭的意義就是沒有使日本把整個泛太平洋地區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如果這個戰爭不打響的話,那麼日本當時有兩個策略,一個是北上,就是要進攻蘇聯,一個是南進,就是進攻泛太平洋產石油、橡膠的各個島嶼以及把所有的國家殖民地化。當時正由於日本發動這場戰爭,才沒有使戰爭的格局向盟軍不利的情況發展,如果日軍和德軍夾攻蘇聯的話,那麼二戰最後的走勢可能很難說,或者是有相反的一種局面,或者要拖很長的時間。那麼在戰爭的本身,它也革命化了海戰以前的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還停在一個大艦巨炮,在戰略上巡洋艦還是海戰的主角,那麼到二戰的時候,太平洋戰爭上航母和遠距離飛機就革新了海戰,今天來講就是說海軍的發展都被這個戰爭所改變了。所以這個戰爭不論在當時戰役的價值上,或是對後世科學的影響上都是有很大意義的。

安娜:所以你覺得太平洋戰爭它實際上對二戰結束也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韋實:是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說一開始是以偷襲珍珠港開始的,最後是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個事件本身大大的加速了戰爭的結束,而且使後世人類大概在五十多年的情況下沒有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核的威射和冷戰,造成了沒有一國願意首先使用武力,這也是改變了後來世界的格局,包括美軍解放了菲律賓啦、泰國啦這些國家,後來都逐漸直接間接的解放了,所以美國的存在使亞洲諸國有了民主化的進程,這是本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如果當時日本法西斯把這些小島這些國家全變成殖民地的話,那麼現在亞洲什麼格局還很難講。

安娜: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和日本之間發生了很多重大的戰役,尤其是大家都很難忘的珍珠港事件,還有廣島的原子彈爆炸,有一些中國的學者認為:在研究二戰的歷史中把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起的作用給忽視了,那你怎麼看呢?

韋實:我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道理,畢竟在聯合國常務理事國我國也在戰勝國之中,也就是中美英法蘇五國,起主要作用的是美國和蘇聯,像法國基本是美國幫助解放的,因為法國的士兵當時打的主要是游擊戰爭,大的軍團正規戰爭他很少,就是法國和美國一直是存在著一種模稜兩可或者一種很複雜的情感,而中國方面恰恰就是盡力在抹殺國民黨國軍在正面抗戰中打大規模戰役的歷史作用,既然你自己都這麼講,尤其歷史很多是以白人視角為出發點的,你再來忽略這一些,以任何一種軍事的觀點來講,游擊戰它不是一個主要的或者起決定作用的一個戰法,在這點上,就不怪中國戰區這一種很多的犠牲、或者說中國戰區牽制那麼多日軍力量被忽略了,因為畢竟像這個中途島海戰、萊克灣大海戰這些打起來都是出動十幾艘航母,飛機都上千架,在中國恰恰這些大兵團作戰人家不講,所以這些游擊隊我想做為正史來講是很難把他放在一個很顯著的地位上的。

安娜:說到抗日戰爭呢,我們都知道在大陸的教科書裡邊都是說,當時抗戰的時候國民黨是消極抗戰積極反共,那共產黨的軍力是抗日主力軍,那國民黨一方說他們是八年抗戰、浴血奮戰,那麼你認為當時事實情況是怎麼樣呢?

韋實:就我而言呢,我是把大陸一方的史料也看了,台灣一方的史料我也看了,北美一邊就是以辛灝年先生為代表的一些史料我也看了,大概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先講一講我知道的數據吧,日軍在中國戰場一共死亡四十萬人,這四十萬人裡邊誰抗拒多少?我們實際就是平型關大捷還有百團大戰,是中國共產黨方面來講是比較大的戰役,平型關是打死日軍一千人,百團大戰是出動了一百個團吧,是打死了日軍兩萬人;而國民黨在淞滬會戰一個會戰之中就出動了七十多萬的軍隊,那時候打死的日軍恐怕是幾萬人的規模,可是國民黨國軍在整個傷亡數字是三百五十萬,死了五十多位將軍,那麼在這個情況下,尤其在這個淞滬會戰、南昌會戰、徐州會戰,所有大規模會戰都是國民黨打的,雖然我不能說誰佔百分之多少,但是我覺得正面的,還有犠牲的數字來講,國軍方面要大於共產黨方面的。而且從戰役的規模上來看,它是要遠遠超過共產黨方面的抗戰。

安娜:我看雙方都是各有說詞,那你認為在抗戰中,國民黨和共產黨他們都用什麼樣的策略,他們的初衷和當時所考慮的目的是什麼呢?

韋實:這個說起來話就長了,國民黨一方主要是蔣介石,蔣介石一開始的想法就是他認為日寇是很可怕的,但是最大的可怕是赤化,後來的發展也印證他這個看法,那麼國民黨他也在用主要的軍力在主戰場抗拒日軍,同時也在對共產黨進行打擊。而共產黨方面毛澤東也講過,「我一生辦兩件大事,一個是把蔣介石趕到了海島上,再一個就是文革」,他並沒有提到抗日是他主要的事情,而且後來在文革期間彭德懷因為發動了百團大戰遭到批判,就是說當時他們雖然也在抗日,可是他們主流中心思想不是抗日而是在發展壯大自己。後來也有一些野史也好,正史也好,記載說「毛澤東要謝謝日本皇軍」嘛。所以這兩邊都是說對方在侵軋,但是在抗日來說,在蔣介石這一方他是把主要力量放在抗拒日軍上,而中國共產黨一方主要力量不在這兒,所以最後到抗戰之後,蔣介石的國軍精華很多打掉了,在最後雖然他得到了美援,可是共產黨得到了日本關東軍的裝備。這之後內戰形勢有了大的逆轉,當年中央紅軍說北上抗日,其實日軍在華北在東北,他們去的是陝北,當時中央紅軍在長征末期只剩三萬多人,而到結束的時候大概是一百多萬人,所以此消彼長也註定了中國將來的命運。

安娜:我們看國民黨說他們實際上是浴血抗戰的,而且他們在抗戰的時候,共產黨在後方發展地盤擴大自己的實力,那共產黨一方就說實際上是因為先事變才使得蔣介石抗日,也就是逼蔣抗日,你認為這說法是正確的嗎?

韋實:正常史上講逼蔣抗日,實際上蔣介石抗日和汪精衛是截然相反的,汪精衛是組合派的,蔣介石是一直要抗日,因為蔣介石早年留學日本,他發現日軍和中國的軍力差的很大,所以當時在表面上他為什麼採取了一種好像很消極不抗戰的態度,像希特勒請軍事顧問,他在進行中國的軍工務國產化,他使中國的國力在儘量的趕超日本,那麼一旦全面作戰,中國才能處在一個更為有利的狀況下,後世有人就評價:前五十年的評價是認為打晚了,那現在再過五十年有人認為是打早了,也就是說拖的時間越長對中國越有利,西安事件加速了中國抗戰,實際上是使中國人民付出了更大的犠牲。這個也跟民族主義有關係,因為當時中國畢竟被列強欺負了一百年,民意都在喊要打要打,但實際上後來蔣介石也是用君子的話,他並沒有簽署任何文件說我要抗日,但是最後他用行動證實了他的諾言,也造成了可歌可泣的浴血抗戰,所以事實就是說蔣介石不是不抗戰,而是認為時機未到。

安娜:那麼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它是息息相關互相聯繫的,你認為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他起的是什麼樣的作用?

韋實: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打掉的是日軍的精銳,當時日軍有四個集團,一個是關東軍是日軍的精銳,一個日本的國內軍是屬於預備隊,再一個是中國派遣軍,再一個就是南部軍團,那麼南部軍和關東軍是精銳,美軍打掉了南部的軍,他打掉了日本幾乎所有的航空母艦和飛機,如果沒有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消耗掉日本的精華的話,那麼中國的八年抗戰可能會十八年或者持續的更長,可以說美國是解放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漫長的戰爭。

安娜:謝謝韋實,各位觀眾朋友們,感謝你收看這一次的熱點互動節目,再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