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被文學光輝遮蔽的政治家韓愈

【新唐人2010年1月29日訊】 韓愈是中唐時期的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唐一代典型的文學形式雖是詩,但唐代散文成就同樣輝煌,可以說是上承先秦古文,後啓宋明散文。蘇東坡贊其"文起八代之衰",享有"百代文宗"和"文章钜(巨)公"的美譽。文學史上,他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不過,韓愈不僅僅是文學家,他同樣是一位很有作爲的政治家。只是,他在詩文上的熠熠光輝遮住了他的政治家本色。

韓愈一生,只有57歲(56周歲),但他25歲中進士,進入仕途,政治起點幷不低。29歲的時候成爲汴州董晋幕府的小官,算是找到了晋升的突破點。唐代仕途之路大抵有三種,一是李白那樣的寄望于朝廷應招;二是從地方大員(節度使)的幕府做起;三就是走科舉正途。韓愈在不到30歲的時候獨占兩項,算是仕途幸運的了。36歲的時候,韓愈就已經升至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品級不高,只是正八品下,但權限很大。據《新唐書•百官志三》:"監察禦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綱目。"由此看來,此職其實很有政治前途,但也充滿風險,直言上諫是監察禦史的本分,但也同樣容易得罪皇帝和百官。所以,韓愈上了一本《論天旱人饑狀》,就得罪權臣被貶。他任此職不過2個月的時間。

在被貶陽山縣令期間,韓愈的政治才能凸顯出來。一是衆多學子投在韓愈門下,使落後偏僻的陽山地界成爲文化重地。按今天的說法,就是提升了當地的軟實力。二是由于韓愈出身貧寒,因此能够深入民間,主動參與當地民衆的生産勞動,因此在行政上能够體恤百姓生活。對此,《新唐書•韓愈傳》贊爲"有愛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而且,韓愈在此地一呆就是三年,和蘇東坡一樣,洗去了爲京官時的理想主義和文人的習氣,而多了感悟蒼生的現實主義情懷。

憲宗即位以後,韓愈被召回京,爲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期間宦海沉浮,幷不是特別得意。但是,在公元817年(元和12年),韓愈50歲的時候,韓愈却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這年他以行軍司馬的職務,配合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吳元濟之亂,既有謀略,又勇猛果敢,建立了赫赫軍功。可以說,正是這一仗,表現出了韓愈具有處理軍國大政的能力,從而被唐憲宗任命爲吏部侍郎,正式躍入憲宗朝的統治上層。

吏部侍郎在唐朝是正四品的職官,握有實權。必須指出,像韓愈這樣的一介文人,能够進入决策層,完全是因爲他受到了皇帝的眷顧。兩年以後,他却因爲忤逆唐憲宗的好佛迎佛骨而險些被殺頭,却也是命運的必然。現代人評價此事時,往往批評唐憲宗而同情韓愈。其實這是後人以今擬古幷不客觀。有唐一代,既有唐憲宗的迎佛,也有唐武宗的滅佛。但無論迎還是滅,都和皇帝的英明和昏庸挂不上號。而且,史家公認,唐憲宗是僅次于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中興之主"。歷史上,將相貴胄被皇帝殺頭和貶官的多了去了。因而,韓愈因諫迎佛骨事件被貶,只能說是他仕途的一次波折。而恰恰是這種波折,他在生命最後幾家反而越發彰顯其政治家的本色。

一是在貶官潮州刺史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作了5件大事:播撒儒教禮儀,興辦教育鄉學;進行稅負改革,减輕農民負擔;打擊兼幷地主,給予奴隸人身自由;興修農田水利,造福一方百姓;驅除鰐魚危害,疏浚水路交通。現代潮州成爲歷史文化名城和禮儀之地,是和當年韓愈的治理功勞分不開的。

二是在袁州刺史任上,實行"禁隸"之治。新舊《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爲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曰:禁其爲隸。"當地人爲了感激韓愈的這一行爲,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紀念。

三是在從元和15年到長慶3年(820–823),韓愈再奉調爲京官,先後擔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京兆尹兼禦史大夫,品級已是三品大員。期間,曾單槍匹馬,平息鎮州之亂,擔任京兆尹(長安最高行政長官)期間治理有方。

值得一提的是,韓愈人生的最後幾年,無論是行政治理還是執掌最高教育機構,抑或行軍打仗,都是相當有效率,而且政績斐然。政界、軍界、文界三届通吃,這樣的能人在歷史上還真少見。即便是後人詬病的韓愈諛墓,其實也反證了韓愈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廣。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