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蘭州上億元拿地引嘩然 真相:政府以地抵債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21日訊】昔日房企巨頭碧桂園,近年來不斷拋售優質資產還債,甚至直接以房抵債。該公司旗下一控股公司日前卻突然以超過1.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地,令外界大為驚訝。質疑聲中,碧桂園公開回應稱,並非公司主動拿地,是地方政府「以地抵債」。網友調侃:這是要進入以物換物時代的節奏?

本週三(12月18日),蘭州安寧中央商務區、城關青白石片區,兩宗居住用地宣告「摘牌」。其中,一款面積約102.15畝的居住用地,由蘭州春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蘭州春霖」)以15,5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獲取。

消息傳出後,立即有人爆料稱,「蘭州春霖」是蘭州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旗下子公司。網民質疑,已爆發財務危機正在進行債務重組的碧桂園,哪來的閒錢去拿地?網絡社群中頓時一片嘩然。

天眼查發布的訊息也顯示,蘭州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有春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51%的股權。

2023年底,由於資金鏈斷裂,碧桂園發生110億美元離岸債務違約後,債務危機總爆發,「爆雷」不斷,還被債權人Ever Credit Limited提出清盤呈請。如今,已瀕臨破產邊緣的碧桂園正在致力於進行債務重組,並不斷拋售其優質資產還債。

該公司2023年的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碧桂園總負債已高達13,641.6億元,而公司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11.15億元。

據公開的資訊,今年以來,碧桂園及旗下子公司已因欠債不還等事項,至少25次被法院下令強制執行,被執行金額達1,086.5萬元。其中,包括這次拿地的蘭州碧桂園也有一條失信及成為「被執行人」的記錄。就在蘭州拿地的當天(12月18日),碧桂園名下又新增了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為8.86億元。與此同時,碧桂園作為被告的司法案件也多達504件,涉及資金累計達43.18億。

另一方面,自從財務危機大爆發後,碧桂園也不斷在拋售公司資產以解燃眉之急。2023年末就曾傳出消息,指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賣了私人飛機,用於償還債務;2024年年初,碧桂園將位於廣州的多處物業掛牌出售,合計擬轉讓價格高達38億1,800萬元。

與此同時,在海外,碧桂園還拋售了位於澳洲悉尼附近的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交易金額為2.4億澳元(約1.57億美元);稍後又出售了位於英國東倫敦的地產開發項目「艾爾莎碼頭」(Ailsa Wharf),總價值約4.5億英鎊(約合5.7億美元)。當時,《21世紀商業評論》發文稱,碧桂園加速出售資產「砸鍋賣鐵」,只為自救。

因此,隨著「碧桂園蘭州拿地」的消息在網絡社群中傳播開來,網絡上對碧桂園的質疑之聲頓時此起彼伏。

12月20日,碧桂園通過接受陸媒採訪就此事公開回應稱,這次在蘭州拿地,並非該司「主動摘地」,而是項目公司與當地政府在蘭州項目土地摘牌的熟化成本以及市政配套建設的一些建設成本,經過洽談,政府通過以地抵債方式支付相關款項。蘭州春霖有計劃將這塊地轉讓出去,「所獲資金將用於全力落實保交房」。

這個回應在陸媒上發表出來後,一眾海外華人網友啞然失笑:「看來真的是都沒錢了!」、「這一次,官與民終於『平等』了一回」、「從政府到企業,已經淪落到以物易物的境地了嗎?」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