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9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五人行,今天的聯合主持人是宇亭、秦悅、秦鵬、扶搖,還有我。五個人觀點碰撞、多元視角,帶您走進豐富的新聞世界。歡迎訂閱、點讚我們的獨立頻道。
今天焦點:五人行現場突查手機,誰是重度用戶?社媒是否拉近了社交距離—五人看點各不同;你敢挑戰不用手機嗎?古人哪兩樣東西 現代人沒有?科技巨頭怕科技!扶搖點讚這樣的平台。
美14州起訴TikTok 透視社交媒體的方方面面
號稱在美國有近1.5億用戶的TikTok,最近又攤上麻煩了。包括加州在內的美國13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10月8日提起聯合訴訟,指控TikTok的算法導致青少年惡性上癮,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並侵犯他們的隱私。
而在此之前,TikTok已經面臨在美國被封禁的危險。如今又被指控惡意損害兒童的健康,處境可謂是雪上加霜。
社交媒體無疑是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今天 ,我們想從TikTok的最新消息說起,來聊聊社交媒體的方方面面。
Q1 宇亭,首先想請問,TikTok這次被指控,都使用了什麼樣的方法,讓兒童惡性上癮的?
都說「抖音一響,父母白養」,抖音海外版Tiktok都是一脈相承。那麼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1. 【短時間高刺激內容】,TikTok 的算法,根據用戶的習慣,推送個性化、短小精悍的視頻,強烈刺激孩子的視覺、聽覺,讓兒童快速上癮,這也破壞了孩童的專注力,讓孩子更容易急躁、衝動。容易讓人患上「抖音腦」,1方面只追求高度刺激的內容;2、讓孩童在思維發育階段,失去自我提升的耐心。
2. 【無限滾動機制】,這個設計導致用戶不停地刷視頻,讓控制能力薄弱的孩童,很容易花費大把時間在手機上,這也影響到兒童身體健康,比如視力下降,睡眠不足,運動不足等等問題。
3. 【社交壓力與挑戰】,在TikTok 上經常有一些挑戰活動,兒童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為了融入朋友圈,就浪費時間去參與和模仿,但有的挑戰,非常危險,比如吃洗衣粉、和殺蟲劑、還有「窒息挑戰」。甚至為此喪命,比如比較出名的事件,2023年在紐約因為「地鐵衝浪」挑戰,先後至少6人死亡。
4. 【獎勵機制與心理反應】,TikTok 通過點讚、評論、分享等機制,激活了兒童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也就是讓人快樂的機制,讓孩子沈迷其中,對平台產生依賴,當他們尋求認可的時候,也會產生焦慮和抑鬱。而社交媒體上對容貌較好的人有優勢,這也讓青少年產生容貌焦慮,TikTok 上類似的現象也被廣泛報導,有的人沒有了濾鏡,都無法正視自己。
美國心理學會(APA)2020 年的報告指出,TikTok 等平台上的部分內容,在無意識中將暴力和不當行為正常化。約24%的受訪青少年表示,經常在這些平台上看到暴力或具攻擊性的內容,長期觀看可能導致對此類行為的麻木或接受。
所有這些機制,不僅是讓兒童非常上癮,而且對孩子的心裡健康、身體健康、正常的社交、思考,都有傷害。但和其他海外社交媒體不同的是,TikTok是受中共控制的,一方面,替當局輸出了「中共的意識形態」,另一方面,「滲透」海外的輿論,攪渾水。所以Tiktok,可以說是21世紀,中共輸出的「精神鴉片」。
Q2 秦悅,社交媒體,不就是要儘量做得吸引人嗎? 如何做到既吸引人,又不讓人上癮呢?
答:其實社交做到吸引人又不讓人上癮不衝突,高質量的內容不但吸引人,也會讓人有節制,低俗的廉價的內容,會讓人上癮,放大人的惡。
取決於製作人的初心,有的人製作內容是注重於長期價值和用戶的正向體驗,比如分享美好的事物,即時的新聞,讓你學習新知識的科普,甚至是娛樂好笑的讓身心放鬆的內容都很好。
但是有製作人若走快速消費路線,故意為了流量而製造擦邊的內容,低俗的三觀,甚至教人使壞,比如有的人組織站火車頭的挑戰,教人怎麼用合法手段占取別人的房子等等,這種內容造成的影響就很差。
其實社交媒體的社會責任是很大的,現在年輕人他們可能還並沒有全面認識這個世界,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他們的三觀很可能就來源於他關注的博主,這上面傳輸的什麼內容很可能就塑造他成為什麼樣的人,身邊有人覺得以後心理健康行業相關產業會比較賺錢吧,比如covid讓很多人一下在家裡久了就抑鬱,未來越來越多的人依賴科技,需要心理治療了,人和人見面的觸碰和虛擬世界的溝通,是不一樣的。
Q3 扶搖、秦鵬,你心目中,一個好的社交媒體平台,應該是什麼樣的?
秦鵬:1. 海量客戶:只有少數人是不夠的;還要有高層次的用戶,來分享他們的各種意見。
2. 關注世界:封閉孤芳自賞的社交媒體,我認為不夠好,從這個意義上(除去政治審查),中國的微博還不錯,微信群也不錯。但Facebook我認為只是一個交友社區和同溫層分享社區,不是一個好的社交媒體。
3. 有差異化:像川普的真相傳媒,固然可以。
4. 包容不同意見:不能封殺自由言論,或者刻意傳播一些不好的意識形態,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中國的抖音
5. 良好互動性。不是單向的。
從這個意義上,馬斯克收購之後的推特也叫X不錯,YouTube和Instagram整體來說也不錯,中共統治下的抖音和TikTok有問題。
Q4 眾議
a、社交媒體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你現在每天有多少時間在社交媒體上?
b、杜甫有詩:「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過去古人與朋友想見一面很不容易,短暫的相逢後,又不知何時才能再見,但對彼此的掛念卻是很深摯的。現代人,無論在天涯海角,一掏出手機,就可以視頻,但感情卻未必因此加深。 想提出一個思辨題:社交媒體,是讓人們之間的距離更近了,還是更遠了?
c、如果可以選擇,你是否想活在一個沒有社交媒體的世界,甚至沒有互聯網的世界?
秦悅答:拋開工作的話,我個人是可以完全沒有社交媒體,社交媒體對我來說主要是獲取知識,從這個的角度看,我覺得用社交媒體這種碎片化得到的知識給你打的底子,和靜下心認真看完一本書,得到的知識是不一樣的,碎片化的知識只是知識,不深厚不能欣賞,最多是啟發你去學習新的知識。
靜下心看一本本紙質的書,不但得到完整的知識鏈,看書本身的行為還在滋養你人本身的氣質。中國人講修養,儒釋道,也就是對你薰染的程度。養,這個字很重要。
但剛剛的前提是說拋開現在的工作,但是現在我的工作性質是沒辦法離開社交媒體的,比如我必須要得到即時的新聞,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包括有出鏡的需要,美妝知識我不太能從書上學吧。現代社會的工作性質的確讓人難以說不上網,你說頂級藝術家畫畫就好了,也許只需要他的經紀人去為他上網宣傳,他也許可以不用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那你說你是個房產生意人,你不上網你連房子拍賣日在幾號都不知道。
我很喜歡一句話,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意思是說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大自然的雄偉,神原本賜予的世界,本身就是可以療癒人的,換句話說人本來就可以沒有互聯網,所以如果沒有做現在的工作,就去一個沒有互聯網的世界,到時候大家請寫信找我~
宇亭:這個問題很有趣,當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為了方便而沉迷於電子產品時,一些頂級公司的領導者,也在試圖讓他們的家人,儘可能遠離電子產品,比如很多硅谷的精英,將孩子送到了不准使用電腦的獨立學校「華德福半島學校」。幾年前還有熱門新聞,討論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的小孩,在童年時期都和電子產品完全隔離,英國《獨立報》2017年的文章,就認為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會導致他們抑鬱,甚至有自殺的情緒。
對我來說,生活中是否有互聯網,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因為無論互聯網是否存在,這個社會上,讓誘惑和讓人著迷的事,都不會少,而且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是否跳脫出去。
對自己,在我還比較不了解自己的時候,我也曾迷茫,也受到互聯網的影響,我也會心生羨慕,比如別人又出去玩了,而我還在忙著工作,在心情低谷的時候,看到別人快樂,就顯得自己就更憂傷。但後來,我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我自己選擇了要努力的工作,是我自己讓自己陷入悲傷,我發現我的敵人,其實就是我自己,只有我自己能讓自己不快樂,讓自己不努力。而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你不可能什麼都想要,什麼想都有,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不可能讓誰都喜歡。
人只有懂得感恩,去珍惜已經得到的,那樣才能真正的快樂。我想明白之前,為了不受影響,我是物理性的選擇不去看,當我想明白後,無論看到什麼,我都不再受到影響。因為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一切都是我的選擇。
最後我說一下我的看法。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送東陽馬生序》,每次讀這篇課文,我都會感動。就是古人要學習,要求知,得吃多少苦呀。 古人求道求法也是一樣, 唐玄奘,為了取真經,西行漫漫,九死一生,歷盡千辛萬苦。但是,古人真正學進去東西,可能很容易,因為他的心很專注,很誠。但現代人則恰恰相反,我們要找一個學習資料,太容易了,無論什麼領域,什麼學科,你在網上一搜,都有教程啊、教材啊。但是,現代人真正的專注的學進去,就很難了,因為誘惑太多、分心的事情太多。
我有時在想,古代我們肯定是回不去了,但如果我們能用古人的那種專注和誠心,再借用現代的技術和方式,去學習去求索,去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豈不是很好。不知你們同不同意我這個觀點。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新聞五人行,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bvc-yJ4JQjNGTgFiJIZNA
訂閱乾淨世界:https://www.ganjingworld.com/s/l9VpjYwBmw
《新聞五人行》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