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方財政吃緊政府向企業動刀 罰款連創新高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5日訊】中國經濟衰退、稅收不足,導致中共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減。為彌補財政缺口,近幾年官方透過罰款、查封、沒收等方式獲取的收入,連創新高。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劉成良,10月13日在陸媒發文表示,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前者占比越高,財政收入的品質就越高。但近年來,全國各地「罰沒收入」異常成長,尤其在2020年以後增長速度加快。

所謂「罰沒收入」是指公安、交通、稅務、法院、市場監管等機關,通過「執法」收繳的罰款、沒收款、贓款等,是各級政府「非稅」收入的組成部分。

中共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全國稅收收入9兆4,080億人民幣,年減5.6%;非稅金2兆1,833億元,年增11.7%。

而據其梳理查證,從2020到2022這三年,中國全國各地政府的罰沒收入分別約為3,113億、3,711億和4,283億元,在地方政府的非稅收收入中占比超過10%。而2013年中國全國罰沒收入僅1,658.77億元,占公共預算收入的1.28%。

文中還列舉了一個實例:曾於媒體報導,中國北方某山區縣城,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才一億多,其中交通違規罰款就多達3,000多萬元。

文章還稱,依靠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的方式來獲取罰沒收入,會擾亂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甚至成為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且也容易在執法過程中滋生「亂作為」等問題,造成政社關係的緊張。

另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今年9月,中國曾有自媒體人發表一篇題為《並非哭窮,是真窮!全國1~7月財政收支缺口5.7萬億》的文章,直言全國各地政府的財政支出中,有約40%是用來供養總數約8,000萬的公務員。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各地官方除了「砸鍋賣鐵」出售國有資產外,還採取了諸如增發新債、賴帳、罰款,以及異地敲詐企業的「遠洋捕撈」等方式來增加財政收入。其文發表後引發網民熱議,不久即被迫刪文。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