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7月17日訊】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共動用國家力量控制人口增長。然而,當人口曲線在二十一世紀折向下方的那一刻,中國人口就開始難以逆轉地萎縮。聯合國預測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下降到6億,全球占比將從歷史上的三分之一下降到6%。
聯合國在剛剛發布的全球估計報告中預計,到2100年,中國人口將從目前的14億下降到6.39億。而在兩年前,這個數字還是7.667億。這是因為,中國生育率在迅速下降。
可怕的不僅僅是人口數量的減少,還有人口結構的畸形。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將達到31%。到210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46%,接近總人口的一半。而在美國,這一比例預計分別為23%和28%。
如此黯淡的前景,要歸咎於中共濫用國家力量,強制壓低中國人的生育率。
1970年2月,中共前總理周恩來在全國計劃工作會議上聲稱:「如果連人口增加都計劃不了,還搞什麼國家計劃!」
1971年7月,在鄧小平的大力推動下,中共國務院首次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革委會認真抓好計劃生育工作。
中共認為,減少人口有兩個好處。首先,減少資源消耗。1963年8月,鄧小平提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極大的糧食壓力。
其次,通過減少受撫養的青幼年人口,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相對於非勞動人口的比例上升,從而享受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是指因為勞動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伴隨的經濟成長效應。 然而,這是有代價的。五十年前的限制生育意味著今天的勞動力減少以及育齡婦女減少。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對新唐人表示,中共人為降低生育率,雖然獲得短期利益,卻從長期來看,卻給經濟和社會帶來長遠的損害。
黃大衛:「從中長期來看,第一個問題就是,整個社會無法轉型為消費社會;第二來說,等這幫人老了之後,你會面臨一個社會高度老齡化,那年輕人要撫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人口結構會進入一個不和諧 狀態;第三來說,也會扭曲整個社會的結構,還有扭曲家庭結構。」
在某些專家看來,聯合國對本世紀末中國人口數字的預測還是過於樂觀。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和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預測,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只有5.25億。
這將讓中國人口在地球上的占比達到歷史最低點。歷史上中國人口長期占全球的三分之一,1820年占37%,1950~1980年穩定在22%,但是2023年只占17%。
人口繁茂是一個文明興盛的基礎。比如,羅馬帝國與漢朝,當時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也是當時世界的兩大創新中心。羅馬帝國的人口峰值估計為6,000萬~8,000萬,而漢朝人口約6,000萬。
唐朝的人口在鼎盛時期有8,000多萬,其後的宋朝人口估計有1.2個億,這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規模都更為龐大。那時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領先於世界,典型的例證就是火藥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從現在到本世紀末還有76年時間。如果中國人從現在開始,努力提高生育率,能夠扭轉黯淡的前景嗎?黃大衛認為,這比較難。
黃大衛:「因為現在能夠生育的人,他是屬於計劃生育那代人,他本來的人口比例比較少。 有的放開了他拚命生,但是他的貢獻度有限,因為他的占比比較少。這個時代人比較少,就是九零後、零零後,他本身在整個人口結構裡面比較少,不像七零後、八零後這麼多。哪怕他們生兩個三個,甚至是三到四個的話,它其實對於人口的貢獻度並沒有那麼大,這個基數比較小。」
此外,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惡劣,令中國人的生育意願下降,生育率下跌。
黃大衛:「他的社會保障跟不上,因為他現在的經濟下行。第二來說就是現在已經出現了一個老齡化,就是生產力不足了,所以他沒辦法再去承擔過多的生育。年輕人他不是不想生,因為他生了之後也不夠社會資源去供養他們,無論是經濟上也好,生存空間也好,整個環境已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年輕夫婦抱怨生不起孩子。蘇寧金融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養育一個孩子預算將近50萬元。此外,學區房、夏令營、出國留學都是不小的開支。
孩子大學畢業之後,也可能找不到工作,還要繼續啃老。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1月和2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歲失業率分別為14.6%和15.3%。
權貴壓榨平民的不公平社會環境更讓一些年輕人喊出:「韭菜時代到我這裡就結束了,我不會再生孩子了」。
(記者關月採訪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