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河洩洪致洞庭湖暴漲 當局無準備應對失誤被斥人禍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7月09日訊】洞庭湖決堤近80個小時後,終於完成封堵。然而,堤內仍有大量積水。水利專家指出,上游四條河道的上千座水庫同時洩洪,是導致洞庭湖水位暴漲。地方當局事先無防汛準備,堤壩管湧初期又應對失誤,導致災情一發而不可收拾,完全是一場人禍。

當地時間7月8日深夜,已決堤近80小時的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洞庭湖雖然完成圍堵,但決堤已經導致面積達47.6平方公里的垸區被洪水淹沒,約八千人被緊急疏散,家園被毀,良田被淹,損失慘重。堤壩封堵後,堤防內仍有2.1億立方公尺的積水,幾乎等於15個西湖的水量要安全排出,並非易事。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水利規劃院受訪時向陸媒表示,退水過快可能會影響洞庭湖第2道防線錢團間堤的安全性,這這麼大的積水量,需分階段排水,預計持續排水約17天才能排完。

另有水利專家警告說,退水期並不等於安全期,由泥沙和石料堆築的堤壩經過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和淘刷,存在許多安全風險。在堤防臨水側水位下降後,堤坡的受力平衡被打破,原來滲入堤防內部的水分在滲水壓力和自重作用下,就會向外溢出,鬆軟的堤防就容易失去穩定,再度出現管湧、大堤塌陷,甚至再度決堤。

果然,7月9日,中共官媒央視報導,從前方獲悉:湖南嶽陽華容縣錢團間堤發生管湧險情。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旅居德國的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的分析指出,洞庭湖這次決堤的原因並不是雨下太多,而是注入洞庭湖的湘江、資江、沅江、澧水等4條河川上的幾千座大小水庫,「因為害怕違反中央命令,所以在同一時間洩洪,造成洞庭湖水位暴漲」。而發生決堤後,地方當局用卡車裝散沙或用船倒散沙的方式去充填缺口,「都是極其錯誤的方式」。

王維洛表示,在管湧初期,只要在漏水處的兩端,用石頭、沙、泥分層壓實,斷掉水流,再用工程布鋪在堤防朝湖的一面,接著用石頭壓實,就能堵住水流。他還提到,以往每年汛期長江、洞庭湖邊上都堆滿了沙包和石塊,但今年卻看不到這些防汛的物資。

據陸媒此前的報道,洞庭湖上週五傍晚發生決堤險情後,當地竟然沒有提前儲備的專業防汛物資可用。地方當局的第一應對措施,竟然是向缺口處丟棉被和沙石來擋水,後來又用卡車裝著散沙下水去堵,結果徒勞無功。這些措施被媒體報導出來後,引發輿論的強烈反彈,質疑與批評之聲一出現,湖南官方就立即下了「封口令」。

洞庭湖水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民運人士龔與劍7月9日發表了一篇題爲《中國洞庭湖水災,是天災還是人禍》的評論文章,批評中共官方媒體在洪災發生後,仍然是竭力隱瞞和淡化真實的災情和民眾的苦難,報導重點都是歌功頌德「將喪事辦成了喜事」。

文中披露,這次洞庭湖上發生決堤的團洲垸堤壩,是2014年岳陽啓動的三垸蓄洪安全建設一期工程加固的防洪工程,於2018年竣工。這次決堤後大堤的橫截面展現在世人面前,人們才驚訝地發現,這個的防洪工程的防護坡只有表面薄薄一層混凝土,在混凝土層下面,幾乎沒有一點砂石,全部是泥沙。

「這樣的設計,就算是水利工程的白癡,也應該知道,一旦長期被水浸泡,混凝土層滲漏,發生管湧和坍塌,是大概率事件。」文章寫道,「作為湖南「防洪第一線」的團洲垸,居然會有這種豆腐渣堤壩存在,我們要請問一下中共當局:到底是設計問題,還是工程品質問題,或者是官商勾結的腐敗問題?」

此外,最初堤壩出現的管湧時,破口只有幾公尺左右。對付這樣的缺口,最好的辦法是用鋼筋絞成立方體,裡面裝上巨石後沉到水下,起到減緩水流的作用,「最不濟,也得用編織袋、麻布袋裝上沙石來堵缺口」。然而,堤壩現場竟然事先沒有預備防洪的石塊、鋼筋,甚至沒有砂石袋,當地官方情急之下居然讓重型卡車裝滿散沙,沖到決口去堵洪水。作者在文中質問:「怎麼能用卡車裝散沙來堵缺口?那一沖不就沖跑了嗎?」

文章直言,在經常會發生汛情的地方,竟然連最基本的防汛搶險物資都沒有準備,「面對此情此景,老百姓還敢奢望這群中共的官老爺,平常的時候會去疏浚河道「為人民服務」嗎?我們還敢說這是天災不是人禍嗎?」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今年6月底,岳陽地方政府剛剛舉行了一次水利防汛的表彰大會,官媒更以《華容縣:紅色力量築牢安全堤壩》為題,大肆宣揚當地的防汛「政績」。結果數日後,華容縣就在7月5日決堤150米,全縣告急。對此,有自媒體發文感嘆「牛皮經不住水沖」,並質問:「那些新聞裡的人情何以堪?」

(網頁截圖)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