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魚身上這2個地方千萬別吃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7月09日訊】魚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多吃魚很好。不過,魚身上這兩個部位千萬別吃:一個是魚膽,其毒性比砒霜還大;另一個是魚腹腔兩側的黑色膜衣,容易富集污染物。

據《健康時報》報導,6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接診了一位30歲的男生阿明(化名),因為生吞魚膽中毒,經過兩天的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據醫生介紹,因魚膽膽汁成分非常複雜,其中毒性最厲害的氫氰酸能抑制人體內40多種酶的活性,使細胞不能利用氧而導致「細胞內窒息」,比同劑量的砒霜毒性還大。

此外,魚膽中毒引起的症狀危重,可導致肝腎受損,再逐漸出現急性肝壞死、腎衰竭、腦水腫、心肌損傷等嚴重症狀,最終導致死亡。

醫生警告,有生吞魚膽中毒的患者,雖然僥倖躲過一劫被救活,但由於神經受損導致癱瘓、大小便失禁,抱憾終身。魚膽不能吃,最嚴重可致死,而且目前沒有特效解毒藥!

此外,黑衣容易富集污染物。很多人發現,買回家的魚剖開肚子後,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這層「黑衣」是魚的保護膜。

報導說,雖然魚肚子內的黑衣並不是污染嚴重的標誌,但這層膜主要是由脂肪細胞組成,脂肪含量很高,營養價值不高,也更容易富集一些脂溶性的污染物,並不是健康的選擇。

魚肉味道鮮美,蛋白含量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高。其所含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對心血管有益處。

上述報導說,吃魚也是一門學問。有些人吃魚往往追求名貴、稀少、個頭大的魚,但可能吃錯了。日前最新研究發現,真正會吃魚的人專挑小魚吃,既抗癌又延壽!

今年5月,日本一項發表《公共衛生營養》雜誌上的新研究發現,經常食用整條小魚,或有助於延長壽命,大幅降低全因死亡、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相比大一點的魚而言,小魚可以整條吃掉,小魚特有的營養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此外,小魚是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之一,如補充鈣、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最終研究發現,經常吃小魚的女性死於任何原因的可能性都較小。將小魚納入日常飲食可能是降低女性死亡風險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策略。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每週至少吃兩餐魚,尤其是富含脂肪的魚,因為這樣的魚含有較高的omega-3脂肪酸。每一餐的量是大約3.5盎司煮熟的魚,或約3/4杯的魚肉。

據《神經病學》(Neurology)雜誌報導,一項研究表明,攝入適量的魚,有助於避免最終可能導致痴呆症的血管疾病。

研究主要作者艾琳‧托馬(Aline Thomas)的調查發現,在65歲或以上的健康成年人中,「每週吃兩份或更多的魚可以保護大腦免受血管病變的影響,進一步以免出現明顯痴呆症跡象」。

不過,正確吃魚才能補充所需的營養,患有以下疾病者吃魚反而適得其反。如痛風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及服用某些藥物的人。

(責任編輯:李恩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