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轉嫁風險?中國多地鼓勵農民進城買房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5日訊】中共當局在5月份推出最激進地產刺激政策後,成效仍然不大。最近安徽鳳陽、江蘇南通、湖北鄂州等多地政府又出台政策,鼓勵農民放棄宅基地進城買房,在微博引發負面評價。

安徽鳳陽縣政府在微信公眾號「中國鳳陽」發布,從6月20日至今年年底,被列入土地增減掛範圍內,自願放棄宅基地安置進城購房的農民,可以得到5萬元的一次性購房獎勵。

6月21日,江蘇南通市在微信公眾號「南通發布」也公布十條政策,今年4月到明年6月底期間加大購房獎補,願意放棄宅基地,進城購房的農民可以獲得一定額度的獎補。

湖北省鄂州市也在稍早發布通知,農村居民退出宅基地而且拆除宅基地建築物後,在「雙集中」區域購買新建商品房的,給予購房補貼。

當局在5月推出最激進地產刺激政策,國家隊開始下場收房。在各地城市房價不見起色之際,多個地方政府再推新招,吸引農民退還宅基地進城購房,網友們熱議政府讓農民「接盤」。

網友們表示:「如果靠廣大的農村群眾來進城接盤房地產過剩,這算盤也打得太響了,一次性的5萬元補貼很多地區連首付都不夠。」「終究還是把魔抓伸向了最弱勢的群體!進城吃什麼,花什麼?」「農民沒有穩定收入,更沒有保證養老生活的養老金,都咋想的,這不是斷人後路嘛。」

美國加州陳闖創律師樓職員梁少華表示,中共歷史上經常對農民開刀,例如在飢荒年代保證城市人的食品供應,但農村人餓死很多。這次的政策的思維導向也是一樣的。

美國加州陳闖創律師樓職員梁少華:「國家很多情況下它確實想把風險轉嫁出去,它也沒有什麼特別好轉嫁的途徑。農民他的基數在中國還是比較大,再加上農民畢竟有土地,到最後一步,很多人理解大不了還有糧食吃。所以它儘可能的還是去盤剝農民。」

中共建政之後通過血腥土改掠奪土地,先聲稱分給農民,很快又回收稱是集體所有。因此宅基地農民雖然可以建房,但只擁有使用權,不能買賣、出租。而且村民出賣住宅後,無法再申請宅基地。

因此農民退還宅基地進城購房會產生一系列問題。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失業率飆升,農民沒有了宅基地,萬一在城市打拚也沒能成功,失去安身立命之所。其次還有農民在城市如何謀生,以及城市社會福利承載力問題。同時這也與當局所謂振興鄉村的政策背道而馳。

梁少華:「農民買城市房其實對農民也沒什麼用。因為很多人在外地打工,也不在本地打工。回來住幾天也是回老家,和父母在一起。所以城裡的房子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而這種購買力大部分就是打工這些人去買。真正在農村待著的那種年紀比較大的,他沒有能力在城裡買房子。」

旅美時事評論員藍述:「用這5萬元鼓勵農民去進城買房,實際上你要買房的大部分的錢還得農民自己出。那你這5萬元的房價一跌,有個風吹草動有可能一天就會跌5萬跌下來。所以我估計中國的農民不會有那麼傻,所以它這個政策應該是很難成功的。」

之前房地產火爆的時候,很多農村土地被非法強拆。有民眾擔心,這次地方政府出台退還宅基地政策,又會像當年那樣強迫農民退地。

梁少華:「現在是明顯的一個經濟的衰落期,各方面的矛盾都會暴露出來,它又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只好強行去壓制、去盤剝。中共總是把底層人,想得沒有還手之力。這個東西需要一個度,到一定程度之後,所謂的量變到質變,它必然是一個無法收拾的局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什麼時候到,誰也不知道,就一步步壓榨。」

此前城鎮青年失業率飆升,多地動員青年下鄉返鄉,如今房地產業瀕臨崩潰,地方政府又動員農民接盤。農村似乎總被中共當做解決方案,但中國農村本身也存在勞動力流失、收入低、土地失衡、環境污染等多種難題。

編輯/尚燕 採訪/常春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