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桂林洪災 專家披露上游四座水庫的祕密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2日訊】中國南方連日暴雨,加上水庫洩洪,官方聲稱桂林遭遇30年來最大洪水,桂林火車站停運。但水利專家揭祕,桂林上游的四座水庫實際上已經失去了防洪的功能。

黨媒報導,受連日大雨及灕江上游水庫洩洪影響,6月20日凌晨0時55分,灕江桂林水文站出現148.88米的洪峰水位,超出警戒水位2.88米,成為桂林30年來最大洪水。

桂林市區出現嚴重內澇,上漲的灕江水倒灌到沿江路面,市中心低窪地區淹水幾米深,桂林火車站因為進水停止運營。

廣西桂林全州居民王先生:「漲水漲了大約有三米左右的深,水南村那個村前的路都被淹了,過不去。昨天那個江裡面水太急了,呼呼呼地響。」

旅德水利專家王維洛表示,按照中國的城市規劃設計,桂林火車站的防洪標準應該能夠防禦百年一遇的洪水,但這次桂林內澇竟然導致火車站停運。

旅德水利專家王維洛:「你把桂林火車站淹了的話,那就是說你根本就沒有達到這個要求,不但是你這個火車站的設計有問題,就是你整個城市的防洪設施都是有問題的。」

不少當地居民認為,這次桂林城區被淹,主要是因為上游水庫洩洪引起的。而央視引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周運逵的話說,據他向水利部門了解,主要原因是由於上游的水庫水位已經滿了,上游來多少水,只能被動地洩多少水。

桂林市上游主要有青獅潭、斧子口、小溶江、川江四座水庫,其中青獅潭水庫比較大。

王維洛:「這四個水庫都是不安全的。表面上說它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它百年一遇的洪水現在才二十年一遇的洪水,那你就攔著就行了,你為什麼不攔呢?這四個水庫都是在大躍進時代建的,那麼建水庫的目的是幹什麼呢?當時是為了農業灌溉的,等到改革開放以後,桂林的旅遊業上來了,然後水庫的功能就發生了變化,就是說它要為桂林的旅遊業服務。」

桂林處於中國南方,受東南亞季風影響,每年4月到7、8月間降水較多,9月到次年4月間降雨較少,灕江也就進入枯水期。

王維洛:「當地的政府就想出來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這個山水不能一會兒水很高,一會兒水很低,這不行,這個景色被破壞了,所以他們就用上游的水庫來控制洩水,就用水庫的放水來控制灕江的下游陽朔一帶的灕江的水位。就是說讓它常年都有水,而且常年的水位都是差不多高的,這是他認為人間的美景。所以我們這四座水庫就擔負著這個任務,這是他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那麼它防洪的任務基本上就退化了。」

王維洛分析,另一方面,習近平上台以後搞了一個水庫的庫長制,每一個水庫有三個負責人,他們對水庫的安全負責,但水庫員工國家只撥給基本工資,其餘獎金等都要靠水庫的經營掙出來。所以水庫的管理者現在都以營利為唯一目標。

王維洛:「現在中國的所有的水庫的庫長們,最主要的是要用水庫來營利,把這些我下面手下的工人的工資給掙出來,這是他的唯一的目標。洩洪對他來說,他是很不願意做這些事情,為什麼呢?你把水放了,他就沒有掙錢的這個工具了。水他是能賣錢的,他往下洩的時候,保證灕江的這個水位不變的話,灕江旅遊局是要給他錢的。所以呢,他就不願意放水,但是呢,如果下暴雨水很大的時候,他發現他的這個水位上漲很快呢,為了他的這個水庫的安全,為了他頭上的這個腦袋的安全,他就必須立即馬上放水。」

王維洛表示,中共在廣西地區建了很多水庫,有些工程抬高了當地的洪水位,導致水旱災害頻繁出現,有些學者說這都是天災,但剝去天災的表象,其實裡面都是人禍,都體現出是中共「人定勝天」的思想在作怪。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