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救市無效 中國前5個月新房銷售額跌近三成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19日訊】中共統計部公布,今年前五個月,中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人民幣3.57兆元,年跌27.9%,其中住宅銷售額跌30.5%。分析指出,房地產市場疲軟,影響居民消費和投資。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6月17日公布的5月國民經濟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創3個月高點,不過,工業及投資增速不如預期。

台灣南華大學國企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今年的前五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是4%,低於市場的預期,那這個數字就顯示出基建跟製造業投資的動力不足,表明的是中國目前工業部門仍然面臨內外需求疲軟跟供應鏈瓶頸的問題,尤其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加,對中國的工業生產跟出口就會構成壓力。」

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GDP年增率為6.3%,雖高於今年前三個月的4.5%,但增速低於外界先前預期的7.3%。中共官媒宣稱,這是中國經濟向好的預期。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2023年中國企業500強裡面,國企已經是占了51.2%,已經超過一半,在過去是沒有發生過的。收入占比來說國有企業是占了69% 、76%,所以你看到國企是越做越強,利潤占比也是71%,資產占比83%,所以你會看到整體來說就是國進民退,國有企業不斷發展,民營企業占比也會下降,從這方面來說,從國有經濟計劃的角度去看,它是覺得經濟向好,這也是他們的角度問題。」

在房地產方面,今年前五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約4兆元,年降10.1%;其中住宅投資約3兆元,年降10.6%。新建商品房銷售額約3.5兆元,年降27.9%,其中住宅銷售額年降30.5%。北京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3.5%,降幅擴大。

儘管中共當局出台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但效果有限。

黃大衛:「這政策釋放出來是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扭轉市場的慣性,但更多原因,是目前政策絕大部分都是把過去的不合適的打壓政策抹除,沒有真正解決的核心問題,跟市場扶持的政策還沒有出台。 而且同時我們看到的供應量來說,無論開發商的投入指數,還是完工的一些房屋套數面積都是成下降的,就是說目前的下降不是由於供應量不足或供應量太少引起,而是主要是消費量而導致的。」

台灣南華大學國企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表示,中國整體的經濟環境疲軟,消費者信心下降,這些都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不利的影響。

孫國祥:「中國大陸各個房地產商就是在各個城市都存在供過於求的情況,尤其是在大陸的三四線城市,那這些大量興建住宅沒有辦法消化,導致庫存的壓力非常的大。中國大陸其實也在進入到所謂的少子化跟高齡化的社會,那因此甚至可能人口出現負增長的趨勢,這些也會對房地產市場需求有長期的影響。」

學者認為,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連帶增加金融系統的風險。

孫國祥:「在金融系統風險上面至少有三個面向,也就是中國大陸銀行的壞帳會增加,因為房地產市場下滑就會導致購房者斷供,那銀行的房貸壞帳率就會上升,那大量的壞帳就會導致這個削弱銀行的資金實力,進一步會影響銀行的放貸能力;第二個面向就是資金流動性的危機,因為如果是大量業主斷供的話,銀行可能會面臨資金流動性的危機,導致金融系統的不穩定,也就是可能會有擠兌的這個現象;第三個面向是資產價格下跌,因為房地產作為抵押品的價值如果下降的話,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就會受到影響,也就是會導致銀行的資本不足。」

《華爾街日報》指出,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很可能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也就是消費者和企業在沉重的債務負擔以及信心低迷下,會減少開支和投資,經濟增長乏力,政府難以透過降息重新刺激經濟,因為幾乎沒有人願意借貸。

編輯/黃億美 採訪/易如 後製/高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