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台灣受外國虛假信息攻擊最甚 超過美國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05日訊】隨著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日益緊張,中共的打擊手段變得更加隱蔽,台灣虛假信息氾濫。研究指出,台灣受到的虛假信息攻擊比任何其它民主國家都多。

據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的研究,台灣被列為海外虛假信息的最大目標,受到的虛假信息攻擊比其它任何民主國家都更多,超過拉脫維亞和美國。最大的威脅來自中共,在選舉期間最為嚴重。

台灣民間組織Doublethink Lab追蹤了中共在82個國家的學術、媒體和國內政治等領域的影響力,在中共對「社會和媒體的影響力」方面,台灣被排在第一位。在對國家的總體影響力上,台灣排在第11位。

台灣的葉先生(Charles Yeh)與虛假信息的鬥爭始於一碗牛肉麵。九年前,這位台灣工程師和家人在一家餐館吃飯時,他的岳母從食物中挑出蔥。當被問及她在做什麼時,她解釋說,因為她收到了短信,說蔥會損害肝臟健康。

所以葉決定澄清事實,他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說出了真相,並通過消息應用程序Line在家人和朋友中傳播。他們更廣泛地分享了消息,很快他就收到了陌生人的請求,要求連接到他的個人Line帳戶。

「當時台灣還沒有多少事實核查的概念,但我意識到有需求。我也可以幫助解決人們的問題」,葉告訴《衛報》說,於是他繼續前進,並於2015年推出了MyGoPen網站,在台灣意為「別再被騙了」。

兩年內,MyGoPen便有了5萬名訂閱者。如今,訂閱者已超過40萬。2023年,它收到了130萬份事實核查請求,並揭穿了從香蕉中的致癌物質到台灣新總統賴清德未婚生子等各種虛假信息。

其它事實核查組織也紛紛湧現,包括台灣事實核查中心、Cofacts和DoubleThink Lab。雖然事實核查組織不斷發展,但虛假信息的威脅也在增加。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黃兆年表示,北京的策略已從更直接的方式轉變為間接的方式。他說,一些「誤導性敘述」可能更難反駁,因為它們是基於觀點或評論。

「觀點沒有對錯之分」,他說,「這不再是一個真假問題。」

他說,打擊此類敘述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確保媒體環境多元化,讓公眾養成從多個來源獲取信息的習慣。

此外,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台灣事實核查人員面對的挑戰日益嚴峻。總部位於倫敦的非營利性媒體開發組織「湯姆森基金會」(Thomson Foundation)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在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對人工智能虛假信息攻擊的調查結果顯示,攻擊「持續不減」,而且正在逐步演變。

非營利組織台灣事實核查中心負責人Eve Chiu將人工智能的發展描述為「勢不可擋」。她說,在1月份的選舉中,人工智能生成的名人聲音疊加深度造假被大量使用。

葉先生對人工智能生成和傳播虛假信息的挑戰感到畏懼,但表示它也有好處,MyGoPen已經使用機器人來幫助響應平台收到的許多請求。他說,其機器人每天接收並使用MyGoPen數據庫響應大約3,000個查詢。

葉說,人工智能還加快了核查過程,有助於快速進行比較、識別和翻譯。「我們在某些情況下使用它」,儘管驗證仍然是手動進行的。

葉強調,教育人們了解中共不斷變化的虛假信息策略也非常重要,「就像欺詐一樣,策略總是在變化,但目標——騙取你的錢——卻沒有變化」。

(記者李昭希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