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民宅頻倒塌 中國房屋集中老化 風險巨大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03日訊】近日,安徽、廣西都有住房倒坍,導致多人死傷。評論認為,這反映了大陸房市存在規劃混亂、設計缺陷、偷工減料、系統性貪腐等問題。

多名龍苑小區的居民向大陸媒體介紹,該小區的房子在2000年前後陸續交付。也就是說,其房齡也就是大概25年。而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一般性建築的耐久年限是50年,高層要100年,為何這些樓房不到30年就轟然倒下了呢?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從當時的設計到施工,它都沒有真正的按標準去做,或者說在偷工減料。施工標準低,又不檢修維護,那麼實際上就等於是到處是危房,隨處可以倒塌。」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談到,「豆腐渣工程」早已成為中國大陸的一個普遍現象,尤其是鋼筋、水泥,偷工減料非常嚴重,一些剛建成不久的樓房也都倒掉。而出事之後,當局基本也都是為了保政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元華:「法律法規未必不健全,檢修的全有,就各個條文上來講它都挺齊全,但是它不按著做呀,出了事以後的責任人可以花錢了事啊。它就使得真正問題出來,也找不著原因,也解決不了,所以這種事情只能是越來越多。」

中國的樓房倒塌事件頻頻發生,僅大陸媒體公開報導的近年就有多起,比如去年11月,江西撫州南豐縣一棟7層住宅樓倒塌。2022年4月,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一棟建成十多年的6層居民樓倒塌,官方稱造成54人死亡,9人受傷。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表示,雖然有各種建築標準、明文規定,但中國的很多房屋因為規劃混亂、設計缺陷、偷工減料、工程腐敗等各種問題,實際平均壽命低於30年。

黃大衛:「部分是由於利益驅使,很多設計單位它們就是要求,這個價格要控制,另外來說,也有跟著領導經常會改變主意,今天這樣設計,明天這樣設計,又更改又調整,又加又減,就會引起這個建築方面的一個短期壽命的問題。」

黃大衛提及,在整個工程中,因為貪腐,每一個環節往往都會出現把關不嚴、敷衍了事的情況,甚至基本就是靠花錢搞定。

黃大衛:「中標之後要需要送禮、需要回扣啊,也會變相地壓低了整個工程的要求的就是真正用於建設方面的一個款項,也會導致在應該去施工、去(加強)安全的問題上儘量去壓縮,也會進一步導致整個建築質量的下降。」

對於老舊小區的樓房,中共當局雖然也發文強調要進行維修與加固,但很難落到實處。比如,近日坍塌的安徽樓房所在地就曾進行過三次老舊小區改造。2022年最後一次改造前,本次事故中的死者之一還曾反映過房屋安全問題。

外界關注,中國很多老舊小區的建築都是磚混預制板結構,抗震能力差,極易出現整體倒塌。這類建築需要進行定期維護、對主體結構加固或改造。但在實際項目中,因為貪腐等,對建築主體的檢測和改造很難落實。

李元華:「從建房開始,從這個檢修開始,從維護開始,從倒了以後找責任人開始,就是你每一個階段裡面它都存在腐敗。那麼你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使得最後就看到這個房子、好好的一個房子就倒塌了。」

根據大陸《第一財經》2022年對《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的數據分析,中國家庭住房中,有14.4%建於1990年以前,2000年前建造的則高達35%。

這顯示,中國大量住宅正在集中老化,安全隱患巨大。

編輯/李謙 採訪/駱亞 後製/Ton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