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5月製造業指數低於50 中國經濟增長乏力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03日訊】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降到49.5,這對中共政府企圖扭轉經濟疲軟一個不小的打擊。外界認為,中國不進行結構性改變,經濟很難有改變。

5月31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4月份的50.4降到49.5,跌破了50的榮枯線。

PMI是反映當月經濟情況的一份重要經濟資料,高於50說明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顯示它處於收縮狀態。

5月份的PMI中的多項需求資料普遍都出現了下滑,其中產出和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分別下降2.1和2.3,遠遠超過整體指數的降幅。在之前,產出增長都大大超過新訂單增長。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從去年5月到今年5月,它只有3個月製造業指數在榮枯線以上,其它9個月都在榮枯線以下。這就說明5月份製造業指數低於50,它不是一個暫時的偶然現象,而是最近幾年的一個常態表現。」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指出,PMI下降對應的是需求不足,一個是國內需求不足,另一個是出口不暢。

中國今年的出口波動很大,1、2月份出口下降,3、4月有所提升,5月份又下降。王赫認爲,這說明出口不穩定、國內消費也疲軟,內需不足。

臺灣知名財經評論員黃世聰:「再加上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被某些國家取代了。比如說,像越南、印度,或是墨西哥等等,所以導致它的出口的PMI意外下降的狀況。這表示中國的出口不佳,內需也不佳。」

臺灣知名財經評論員黃世聰認為,PMI是一個經濟預期的指標。中國公布PMI收縮,表示它的經濟狀況悲觀。現在中國對外跟主要的交易夥伴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張,並且國內經濟下滑,就業欠佳,這導致從民間消費,到政府支出,再到進出口都是明顯下滑的一個狀況。

中共政府提供大量補貼,刺激了從電動汽車到太陽能板電池的產量。這些商品憑藉低價和數量優勢湧向海外市場,給當地國家的同行業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對一般的出口產品,中共也都給與出口補貼或者政策性免稅。

王赫:「它這些措施,它是刺激,通過國家補貼、通過國家的各項支持,使得企業把過剩產能向國外轉移,支援加大出口,這樣就會造成國外的一個反制。因為中國用低價傾銷的話,擾亂了國際經濟秩序,別的國家就很惱火。」

王赫認為,中共的這些措施不是一個根本性的解決方法。其實中共應該真正解決的是老百姓消費不足的問題,也就是廣大老百姓收入太低問題。因為中國居民消費,比世界平均水準低20%,比美國低一倍以上。中共不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還在加大產能,使國內供需失衡更大,還造成國外出口的矛盾。

美國5月份宣佈對中國商品加征總額達180億美元的高額關稅;而歐盟從去年10月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傾銷關稅調查,最近可能將大幅度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的關稅。

密西根大學的一項長期調查顯示,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新出口訂單往往與美國消費者信心的總體趨勢一致,這表明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很重要。

黃世聰:「在目前的大環境之下,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的封鎖,或者制裁或更進一步;那歐盟這邊也會有一些新的措施,這勢必會對中國的出口不利。那中國會進行一個反制裁,比如說中國課外面的稅,這當然會對中國消費者又是一個影響。」

黃世聰指出,美國針對中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對中共的政治上的疑慮。如果美國無法在政治上消除對中共的疑慮,中國人的苦日子還會持續。如果中國經濟開始有一段大震盪時期,這就會影響到中國的穩定。這也是習近平大力強調安全的原因。

編輯/宋風 採訪/常春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