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問中國獨角獸企業銳減原因 學者:被打壓了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01日訊】港媒披露,近日在一次企業家座談會中,中共黨魁習近平詢問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銳減的原因,引起輿論關注。有法律精英直言,中共的打壓政策阻礙了創新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5月30日報導說,黨媒《人民日報》在一份報告中透露,上週四(5月23日)在北京舉行了一次中共高層與企業家面對面的座談會。習近平出席這次座談會時曾詢問,為什麼近年來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指估值超過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的數量不斷減少?

胡潤研究院今年4月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1453間獨角獸企業,美國占700多間,中國只有340間。而去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為56間,低於前一年的74間。

《人民日報》沒有在報告中提及座談現場是否有人回應習近平的提問,僅含糊其詞地寫道:「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清單』亦是『改革清單』。」

在網絡社群中,有網友針對習近平的提問回應道:「主要是沒人敢投資了,不敢做大了,做大等著被國有嗎?」

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相關消息下,有華人網友寫道:「『親自』······的自身才是問題的根本。」另一位網友評論說:「關鍵是,中國的專利重數量而輕品質。」

自媒體「六度解析」則指出,創新的根本是政治制度變革,而這是中共根本無法接受的。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5日,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在接受經濟觀察網的採訪時就曾直言:「中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正在銳減。」他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交了一份建議書,強調獨角獸企業代表數字經濟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當下數字企業創新與投資活動卻正在減少。而造成中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銳減的原因很複雜,其中包括政策不當。

「我們有時會出台一些收縮性政策,導致企業不敢發展」,陸銘說,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都願意去做一些比較安全的事情,對於有風險的領域就不敢投入。

自由亞洲電台在相關報導中,援引美國博欽(Perkins Coie)律師事務所北京辦事處合夥人齊默曼(James Zimmerman)的分析指出,北京當局近年的政策,將一間間科技公司打壓成了國企化的工具,中國的科技環境已不是創新人才的避風港。

齊默曼進一步指出,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必然阻礙未來的跨境合作,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使得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繼續被孤立,難以融入全球體系。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