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抗議立院國會職權修法 青鳥行動遍地開花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30日訊】中華民國立法院國會職權相關修法,引發台灣數萬民眾多次在立法院外圍抗議,目前法案已經通過三讀,還需要總統簽署,立法程序還沒走完。分析認為,這次參與抗議的多數是年輕人,顯示年輕人正視中共對台灣的滲透。

中華民國立法院會5月28日三讀修正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場外抗議民眾手舉標語並高喊口號表達不滿,截至晚間9時25分,現場抗議人數已經突破7萬人。這是繼24日立法院外超過10萬人聚集及多個縣市抗議行動後的又一次串聯抗議活動。

包含經濟民主連合等50個公民團體舉行記者會後,現場集結的民眾共同將寫著「公民捍衛民主、重啟社會對話」「拒絕中國干政」的白色大球滾進立法院,將人民的聲音傳進立院。

台灣雲林科技大學財金系教授鄭政秉:「台灣人當初在選賴清德或者柯文哲或者侯友宜的時候,他並不覺得國家處在極度的危險當中。可是賴清德一旦當選之後,藍營跟白營的結合,然後跟中共眉來眼去、絡繹不絕,然後搭配中共的文攻武嚇,還有升級的軍事威脅,台灣人的危機感是還沒有完全出來,但是已經開始形成了。青鳥運動顯示出來台灣人的主體性,台灣人對中國的憂慮,對中國的抗拒是壓倒性的多數,所以我想這個對國際有非常大的解讀。」

民眾認為,台灣的未來應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任何背離這個原則的政治行為,都應受到嚴厲審視與抵制。

旅美政治學者王軍濤:「不論藍營還是綠營,他們中間也分成不同板塊的,所以在這方面,賴清德總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很希望台灣人在維護尊嚴,在向前走一步,他希望台灣人的國際地位,也能夠得到更多的國際社會承認,而且他也希望對共產黨採取更強勢態度,我覺得這些都沒什麼錯。但是這又會使得台灣那些顧及台灣安全,或者還想在一方面維護台灣人的尊嚴,另外還想跟大陸做生意能夠撈取實際利益,跟這些人就會有激烈的衝突,這都在預料之中,台灣畢竟是一個民主和自由和開放的社會,一個法治的社會,這就和中共不一樣。」

旅美政治學者王軍濤表示,這次所謂的修法,把總統關到立法院的籠子裡,這對於三權分立來說,是有爭議的。

王軍濤:「民主社會因為有這樣的一些束縛,就使得那些民主社會的敵人就會有很多空子可以鑽的,這是民主和法治社會的一個代價。我覺得台灣社會就是這種民主比較成熟,既讓人們聽到了那種沸騰的民意,同時這個社會的其它的經濟社會文化根本都在正常運作,不受這個東西的干擾和影響。所以我倒不認為台灣這個發展會讓台灣怎麼樣,但是台灣在政治上黨派鬥爭會更加趨於激烈,這可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

美國之音引述分析家表示,這次最奇特之處在於過去的抗議對像都是針對執政黨,但這次的抗議對象卻是針對在野黨。抗議民眾展現的自信與自在顯現出民主已經越來越成為台灣認同的核心,也可預見兩岸未來將漸行漸遠。

鄭政秉:「 我覺得這個絕對是正面的,對阻擋中共是非常正面的,因為等於人民有更多的覺醒,原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些統戰的方式,一些拉攏的方式,分裂的方式,或者公然結盟,公然毫不掩飾的奪權的方式,都會受到嚇阻。對國內的政治有一些影響,但是影響不一定那麼壓倒性,但是對中共的阻擋認清跟抗拒或對抗,或者備戰都有巨大的影響,這個是最鮮明的影響。」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這個法案現在引起了台灣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其實這樣的東西對社會、對企業甚至對國家安全,甚至對未來的施政我們有太多的疑慮了。我想這個事情絕對會激發更多的討論,當然在民主國家裡面會有正反的意見,至少它成為一個焦點,成為一個會被注意的對象,當然這種東西對於防範中共的內部滲透,中共對其它各國的內部滲透是絕對有助益的。」

旅澳法學家袁紅冰認為,台灣公民運動的崛起是一個強大力量,台灣人民的意志才是自由台灣的靈魂。

旅澳法學家袁紅冰:「這一次的公民運動的崛起,其實已經宣告了中共暴政通過收買台奸,想要占領台灣立法院的這個總體戰略,最終一定會以失敗而告終。自由台灣面對中共暴政的這種武力的威脅,只有表現出保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的鐵血戰志,只有表現出保家衛國的鐵血戰志,它才有可能贏得整個國際社會對它的強有力的支持,而美國的這個太平洋軍演的宣布也恰恰表明了這一點。」

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楊甦棣(Stephen Young)在內的30名國際學者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刊出聲明表示,「作為台灣的長期友人、支持者及倡議者,我們聯名對中國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表達嚴正關切及失望」。聲明還表示,台灣公民應當擁有負責任、有公信力及透明的政府,而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卻在削弱這些目標。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