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保底夢碎!中國縣城商鋪租金減半無人問津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9日訊】隨著經濟大潮退下,中國不僅大中城市寫字樓空置率飆升,商鋪生意日漸蕭條,就連曾經被視為「穩健投資」最佳選擇的小城市商鋪,如今也租不動了,陷入租金一降再降、減半也無人問津的窘境。

微信公眾號「每日人物」5月29日發表的長篇調查報導中,採訪了江蘇、武漢等地幾個小縣城裡的商鋪房東,披露了縣城經濟衰退下,商鋪越來越難出租的現狀。

曾經從不空置的旺鋪 如今「青黃不接」

「如果說,在大城市買商鋪,是創業夢,是新起點,那在縣城的商鋪更像一條歸家路,是保底資產,寄託了很多人『一鋪養三代』的美好願景,但如今,夢醒了。」報導開篇寫道。

據報導,張力家住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他的父母早年在縣裡最熱鬧的一條商業街上先後買下了8間商鋪,後來都交由張力打理。因為地理位置靠近當地的商業中心,在過去15年間,這些鋪面從來沒有空置超過兩個月。但最近兩年,張力發現曾經熱鬧的商業街日漸清冷,鋪面出租也變得艱難起來,曾經租客不斷的鋪子,如今已變得「青黃不接」。

眼看著招租越來越難,張力只有不斷降價。 甚至店鋪租出去以後,還會遇到租客中途要求降價的情況,作為房東,張力幾乎每次都只能無奈地接受租金不斷下降的現實,否則房屋空置,損失更大。

張力算是幸運的,他的商鋪還在持續地出租,雖然按現在的租金,還得26年才能回本,但看到旁邊其他幾家老闆的商鋪都沒能租出去,他已經開始在生活中小心行事,就怕「招人嫉妒」。

「無比艱難」搶到的商鋪半價出租都無人問津  回本要等百年

家住武漢市漢口區的趙曉熙2020年在新洲區買了一個商鋪,當初開發商宣稱商鋪所在街道「緊鄰學校和體育館」,是雙地鐵交匯地。然而,一年後收房時,趙曉熙發現原本承諾的學校和體育館都沒有,該地段的房價也從剛買時的3萬多元直線降到了1萬多元。

接下來,趙曉熙發現要出租這個商鋪也相當困難。打電話來諮詢的人都要壓價,可是即使她退讓到把租金打了對摺,也沒能把鋪面租出去。房屋空置一年後,她只好再度妥協,將半價後的租金再降200元才招到了租客。

趙曉熙回顧了當初搶購商鋪時的熱鬧景象:那時候,新洲街面上的知名奶茶店裡的顧客也是熙熙攘攘,在這裡搶商鋪的過程也是「無比艱難」,盛夏時候,售樓處裡擠滿了人群。

最終,趙曉熙以將近每平方米3萬元的價格搶到了一個商鋪,全家都喜氣洋洋,親戚串門時也羨慕有加。如今,她和家人也算了算自家商鋪的回報率,按照目前每月1300元的租金計算,得等她一百多歲時才能回本。

疫情後商場變空樓  房主「一鋪養三代」的美夢破碎

另一個房東李盈瑩持有的商鋪招租也十分艱難。最初,還有幾個人打電話來問問價錢,一路把租金從每月2000元壓到了1200元,依然沒有租客下定。到後來,連詢租的電話都沒有了。

從收房到現在,李盈瑩的商鋪空了一年多,她意識到,「原本計劃養三代的商鋪,好像砸手裡了」。

據報導描述,李盈瑩的商鋪位置其實很不錯,離CBD(商業中心)只隔了一條街,距離不到500米,「但如今,整個商業街,只有一家商場有客流量,李盈瑩的商鋪門前,根本沒人經過」。

家住長沙的張穎,2019年在郊區的新樓盤買了3個商鋪,首付就花了一百多萬。自從COVID-19疫情(中共病毒疫情)爆發後,她的商鋪就再也沒開張過,整個商場都變成了一座空樓。她和其他業主還曾經到商場「維權」過幾次,但連跑幾次後,她也絕望了。

張穎向銀行諮詢後得知,現在3個商鋪總價只值三四十萬元了,而她每個月還得繼續向銀行交納一萬多元的房貸,她受訪時哀嘆:「這錢就跟打水漂一樣。」

(責任編輯:何雅婷)

相關文章